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儿童绘画教学中的套路和程式

2017年02月20日 15:13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儿童画是每个人成长中的一个阶段,属于美术的范畴,但不是一个画种、流派,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或者美术的标准去衡量,学画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要远远大于学画本身。儿童画教育究其社会性而言也不是培养专业画家的教育,而是全面开发孩子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教育,重在通过绘画启迪智慧,而非传授技能。

然而,家长总会对孩子的作品进行好与不好的评价,再拿孩子的画和别人去比较像与不像,比较谁颜色涂得更均匀等等。的确,大部分家长心中“像不像”与“好不好”一直是画“等号”的,也习惯以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和评价儿童画,其实我们应该要站在孩子认知的立场上来看待儿童画,家长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绘画积极性会有相当的影响。

当下,儿童绘画培训越来越程式化、套路化,也许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而不得不功利性地去“程式”,去“套路”。

当前儿童绘画教学中存在的两个大问题:

(1)谁在画?或许大家都会马上意识到画的主体肯定是孩子们,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已,很多小朋友虽然拿着笔在画画,但画面的主体却不是孩子,而是老师和家长。

(2)谁在教?很多老师会拿出之前比较好的作品拿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去学习去画,过于关注一根线、一个圆,颜色涂得是否均匀等等,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启发学生,然后“这样画行不行?”“画那个东西好不好?可不可以?”等类似提问的话来完成一件作品,最后这件作品或多或少都可能会是老师头脑中生成的标准画面。

下面介绍几个儿童绘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套路和程式:

(1)“临摹”,标榜临的过程是欣赏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按照前人的技法去一笔一笔地描摹,如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估计是被小孩们临的最多、模仿的最多的一件作品了。

(2)“变化”,以创作的名义去改编。让学生对原画进行小改动,如油画改成水彩画,张开的眼睛改成闭上的眼睛等等,认为这样可以使孩子们的思维从之前的框架中去得到开拓和延伸,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去“变化”。殊不知原来的那个“框架”也是自己设出来的。

(3)“添加”,以使画面完整为最终出发点,不断添加内容和形式,如把一片叶子添加成无数片,直到把空白的地方加满。如运用各种“点”、“线”、“面”用各种内容代替来添加,直至整幅画面“完整”。

(4)“创新”,是基于之前各种“临摹”、“变化”和“添加”后的创新,很多内容和形式也基本有了定式,创新也只是换个“语境”(方式、环境、材料、空间等),多是多样了,但本质没有改变太多。

总之,综观各类儿童绘画教育机构,很多都按此套路和程式,把存在的“问题”反当“魔法棒”,在教学实践中以“效果”(完整的画面、画得像)满足自身和机构的招生。

(作者:邱涛  系柏林艺术大学美术学硕士)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儿童绘画教学 套路 程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