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萧学禹:拒绝人情宴从我们家做起

2017年02月20日 19:05 | 作者:萧学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经大哥萧学云、大表弟徐华等几家子的联名倡议,我们这个大家族终于出台了《家庭新风公示》,决定从2017年2月起,家族成员开始试行:

1. 不设生日宴、满月宴、定亲订婚宴、小孩入学宴,如必须设宴,实行人到即礼到新风模式;2.过年过节期间,姊妹之间不带礼,不在孩子之间互相换压岁钱;3.红白喜事控制规模、规格和人员,礼钱一律定额,500元封顶,礼薄一律写“亲情无价”;4.孝敬老人,所有晚辈回家时,要主动看望老人,视情况奉献爱心;5.杜绝铺张浪费,营造健康消费、理性消费、节俭生活家风,提倡家庭宴会,尽量少去酒店消费。6.平时多联系、多沟通、多聚会,一人有事,大家互帮互助。

我是《家庭新风公示》内容起草者,起初担心有些建议会遭到部分家庭成员的反对,比如满月宴、结婚宴等,已经生孩子、结婚的,礼金已经收了,而没有生孩子、结婚的,会不会觉着亏了?

可公示一出台,不但亲友一致拥护支持,表示坚决身体力行,而且朋友圈也热议点赞,甚至在一些“乡音群”、同学群中,也有不少人表示赞同并开始转发,建议贴为本群倡议。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份《家庭新风公示》呢?这要从我的老家说起。

我的老家在江苏盐城,1990年初我外出当兵时,苏北农村还比较贫穷,但是记忆中,当地人一直有喜欢操办各种“人情宴”的习俗。这无可厚非,毕竟农村是一个重“礼”的社会,再说那时候的礼小,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可近年来,盐城经济发展势头很猛,跻身二类大城市,成了相对富裕地区。许多人手头日益宽绰,操办各种“人情宴”的习俗也愈演愈烈,而且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成了人人想躲,却又躲不掉的恶俗。不少人认为,“人情猛如债”,既痛恨又无奈。

在我的老家,称各种事情操办的宴会为“做行当”,把“份子钱”叫作“出人情”,把同一个家族成员称为“家窝子”。虽然我在外省工作,又常年不回家,但是早些年“家窝子”“做行当”一律通知我,每年我都要寄钱“出人情”。礼钱也是越出越大,从200元涨到500元,后来甚至涨到了1000元,甚至更多。几次我委托老母亲为我拿出500元的“人情钱”,老母亲和大哥怕我丢面子,又悄悄替我补成1000元。

“人情钱”之所以迅猛普涨,一是因为条件好了,二是因为相互攀比跟风。只要有一方率先增加“人情钱”,下次对方就得看齐,否则就会丢面子、得罪人,甚至断了正常来往。有些人原本不想“做行当”,但在一次又一次地出了“人情钱”后,心理出现失衡,开始找理由“做行当”,想尽快“回本”。于是当地胡办乱办宴席之风日益加剧,除了必须的“红白事”之外,什么相亲、订婚,甚至10岁、20岁、30岁等生日都要操办,甚至小孩刚出生3天,就办“三朝饭”,7天要办“娃周宴”,一个月大办“满月宴”,名目繁多。记得3年前,有一个亲戚家,不到一年半时间,先后6次“做行当”。不但加重了自身负担,更加重了亲友负担。

当地人有将所有事情,提前至春节期间办理的习俗。一到春节期间,就从我所在的村子来看,尽是“人情宴”,不少人家都在“做行当”,不少人天天吃酒席。宴会从在家中自办,变成请专职人员承办,又迅速演变成去城里的大酒店操办。为了展现自己有本事,在外混得好,为了显示自己有财富,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许多人家硬是“打肿脸充胖子”,宴席越办越豪华,动辄数十桌,一桌饭钱就是两三千,好烟好酒一样不少,铺张浪费令人吃惊。

我姊妹6人,加之姑舅姨表亲友众多,人情事务往来很多。早在5年前,我就和大姐小弟等人共同建议,亲友之间应加强平时性交往,不应该争相攀比“做行当”,倡议从姊妹之间开始移风易俗,但是未能得到大家响应。

随后几年,又年年发动倡议,虽然没有得到大家充分响应,但是姊妹之间“做行当”数量明显得到克制,而且礼钱稳定在了1000元以下。今年大家目睹当地“人情宴”恶俗日盛,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的现状,都有了“有钱也不能铺张浪费”的理性想法,一致讨论出台了《家庭新风公示》。

五年呼来一新风,这份向恶俗宣战的公示,其实是我们的社会担当,是我们“一个小人物的中国梦”。这种新风能够得到大家拥护执行,也使我们对“努力就有希望”,多了一分新的理解和信心。

纠正不良之风,树立良好新风,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家族做起。尽管有些问题“冰冻三尺”,不可能一朝解决,但是只要有人带头改、努力改,就会慢慢转化。

(作者系甘肃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

编辑:梁霄

关键词:萧学禹 人情宴 拒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