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我可能经历了一个“假春运

2017年02月21日 14:04 | 作者:娄国标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年年春相似,岁岁运不同。历史40天的春运即将降下帷幕,27亿人的集中迁徙圆满结束,春运服务者日夜辛劳告一段落,亿万国人奔跑在春光明媚的路上。

QQ截图20170221140451

作为运输系统的一员,亲历春运,感慨万千。回眸之际,恍惚有一种错觉,仿佛经历了一个“假春运”。

第一个观感,是春运承载的要素变得更为多元。改革开放的浪潮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异地就业和人口流动的常态化,也造就了春运的世人瞩目、万众聚焦。60多年的春运,一路演变,成为微观中国发展脉络的样本。从以货代客的大棚车,到快捷舒适的高铁动车;从一票难求的焦虑,到一键搞定的便捷;从普速铁路的运力之困,到高铁成网的运能释放;从对铁路的单一依赖,到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互补……春运的进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巨变。

时至今日,春运已经不是运输功能的简单体现,而是乡土中国语境下人们的情感寄托,是检视流动中国发展得失的一面镜子。乡愁与文化,传统与现代,小目标与大战略,国家视野与个体情怀,都能在春运里找到碰撞与交集。春运,不再是单纯的运到送达,无形中成为了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

第二个观感,是春运越来越不像春运了。记忆中的春运,到处人潮涌动、拥挤不堪,买票难、坐车难、回家难等问题,加上旅途中的种种艰辛,给人们留下难忘的春运焦虑印象。而现在,各种运输方式飞速发展,铁路公路民航的运力都成倍增大,加上顺风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助力,各方面的服务保障配套跟进,使“峰高不显,人多不乱”成为春运的新代名词,大大提升了节前回家、节后出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互联网+春运,让这场涌动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迁徙变得顺畅而舒心。网络购票,免去通宵排队之苦;刷脸进站,体验信息科技之美;站车WiFi,尽享上网冲浪之快;VR导航,领略进站上车之便……充满了“科技范”的归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假春运”的错觉。

第三个观感,是“贺岁大片”不断,成为春运路上别样的风景。意外走红的“六个鸡”车站,勾起了人们娱乐春运的心理冲动;“陆地航母”上高铁万箭齐发的壮观场景,激发了多少人“大国重器”的自豪感;每天一张的购票日历,告诉我们坚持是服务的最好初心;还有动车组里的“掏粪男孩”、高铁线上的“骡马队”、慢慢行驶的“庄户列车”,都吸引着万千旅客的目光,成为春运中受人尊敬的“网红”。也许,揭开严肃的面纱,这样略带娱乐化的春运,才是温馨走心的,才是春运的最好“范式”。

带着春风真情,许多春运工作者倾情付出,奉献在春运的各个角落。但他们并没有“沉默”,而是经常出现在媒体记者的笔墨镜头里,活跃在旅客网友的图文描述中,是春运大片中理所当然的“主角”。因为有了他们,春运这场大戏才演绎得更加精彩。

以前“苦旅”,如今“暖途”,春运是一种力量,带我们找到有关团圆的温情表达。以前“愁乡”,如今“乡愁”,春运像一个符号,指引我们走向家国文化的最初发源。无论这个春运是真是假,都希望大家带着春运的美好,昂扬再出发。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春运 经历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