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赵城金藏》的出版:“巨籍巍然,重兴于世”

2017年02月23日 16:20 | 作者:李际宁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1933年范成和尚在山西调查古版大藏经,在赵城县广胜寺发现了后来被蒋唯心命名的《金藏》。范成和尚发现该藏中有许多罕见经典,1934年他给太虚法师信中写道:赵城县霍山广胜寺有藏经,装为手卷式,五千一百余卷中,有三百余卷是海内孤本。范成立刻致电报告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及北京三时学会徐森玉居士。不几日,徐森玉赶到广胜寺,与范成和尚共同挑选当时罕见的经论注疏及经录,商借到北京,影印《宋藏遗珍》。

2009年9月,参与保护转运《赵城金藏》的八路军战士后人史健之子李万里(左)、曾远之子曾安胜(右)在国图参观《赵城金藏》。(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影印《宋藏遗珍》过程的资料,今日保存下来的不多。蒋维乔在《影印宋碛砂藏经始末记》中略有记述:“所借《赵城藏》手卷式藏经,多数在平。凡关于目录学者,北平图书馆留印。关于相宗者,三时学会留印。此外则已运沪,先由蒋、徐二理事就经目约选若干卷可印,再定影印办法,其用款另计。”“蒋”指蒋维乔,为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的人员,“徐”为徐森玉,他既是北平三时学会的代表,也是北平图书馆的代表。北平图书馆是三个编辑影印单位之一。

《宋藏遗珍》最后选印罕见经典46种249卷,分上、中、下三集,140册,6开式,用中国手工连史纸,照相石印,线装布函,由三时学会(北平北长街十五号)和影印宋版藏经会(上海威海卫路七一四号)两家分别发行。著名学者叶恭绰为影印书题写书名,因“所刻经籍多有碛砂藏所无,亦有各藏所无者”,故“为择名曰《宋藏遗珍》,不忘所自也”。这部书出版后,对学术界影响很大。

1935年,由朱庆澜、蒋维乔、欧阳渐、袁同礼、叶恭绰、徐乃昌、许文霨、周叔迦八人合署的《宋藏遗珍》出版序言,对这部书收录的文献做了说明,指出:“总之,此藏之为山西民间所完成,殆无疑义。其版龄距今多则九百五六十年,至少亦七百八十年以上也。北派刻风,字体朴劲,行款疏密相间,绰有古趣。……海内耆硕,力赞其成,巨籍巍然,重兴于世,岂非现代佛化事业中之一大因缘乎!”

借出的经卷,约在1935年春运回广胜寺。蒋维乔记载:“运沪之《赵城藏》一百三十八卷,于(1935年)三月二十一日,由范城护送北平,交三时学会,一并运还广胜寺。”这些借出的经典,现在收藏在国家图书馆。

1934年和1935年,国内先后出版了仿真本《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和《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可惜的是,仿真本《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没有说明印刷人、印刷时间和印刷装帧地点。到后来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华大藏经》时,遍寻《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原件未得,该经竟然从《赵城金藏》中佚失,不知下落。影印《中华大藏经》不得已,只能用原来的仿真本再复制印刷。2014年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期间,专家们在河北大学申报的资料中,赫然发现《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经过方广锠等先生鉴定,此为《赵城金藏》原件,一段历史公案得以告落。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间,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将馆藏《赵城金藏》拍摄成缩微胶卷。从胶卷来看,保存较好的原件都已拍摄,残破胶卷也有部分摄入,明清补抄部分也已拍摄。但从目前保存的实物与缩微胶卷对照来看,仍有不少残损原件没有拍摄成胶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1997年,任继愈先生主编的106册《中华大藏经》(汉文版)由中华书局出齐。这部《中华大藏经》以《赵城金藏》为基本框架编制,在《赵城金藏》原件做底本的基础上,缺佚部分用萨迦寺本《金藏》或其他大藏配补,成为中国佛教大藏经历史上一个新版本。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书局本《中华大藏经》不是《赵城金藏》的全貌,是应当时中国佛教学研究需要之所为。

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印《赵城金藏》的呼声一直未断,学术界对该藏的需要,更为迫切。我们呼吁,如果再次印刷出版《赵城金藏》,应重视尚可使用的每一点信息,那些当年没有用到影印本中的“弃卷”、那些没有拍摄成缩微胶卷的残卷,都是深入研究《赵城金藏》的原始资料。我们要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尽可能反映原貌、完整的《赵城金藏》。

(李际宁,作者系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赵城金藏》 古版大藏经 《金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