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陈履生:博物馆建筑之美

2017年02月27日 09:05 | 作者:陈履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博物馆建筑的类型

博物馆建筑千奇百怪,各有不同,没有定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由旧建筑改造而成。像卢浮宫、大都会、大英博物馆,这些都是由历史上的老建筑改造而成的,包括只有一百多年建筑历史的巴黎奥赛博物馆,由1900年巴黎世博会场馆之一的巴黎火车站改造而成,它是老建筑,但不是皇室宫廷建筑。改造旧建筑是博物馆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因为在具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往往会遗留下一些特别的旧建筑,这些旧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的记忆,得到社会的尊重,也得到公民的尊重。充分利用它,就是古为今用。在很多城市都能找到这样的案例:比如,美国旧金山的亚洲美术馆,是由过去的国会图书馆改造而成的;再比如位于北京前门的铁道博物馆,就是由民国时期的前门火车站改造而成的。这种改造是一种方式。

还有另一种方式是新建。新建也是近年来普遍所采用的一种方式。这些一般都发生在新兴的城市,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年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相继落成,这就是新建的博物馆。在平地突起的新馆,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如巴黎的凯布朗利博物馆、瑞典的瓦萨沉船博物馆、日本的美秀博物馆、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等等。在这两种类型中,新建的博物馆是多数,尤其在中国,除了一些小型的博物馆是利用原址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博物馆之外,绝大多数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博物馆都是新建的建筑,如北京的首都博物馆、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太原的山西博物院、上海的上海博物馆等。今天在中国所看到的气势恢宏的各类博物馆绝大多数都是新的设计,通过拆迁,平地建设的新的博物馆。

在这两种类型的建筑之外,还有新老结合的第三种类型。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旧建筑,它是在不断的扩建,只是因为它的体量巨大,人们置身其中很难发现它的新旧结合。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新旧结合的博物馆不在少数,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就是新旧结合的典范。其他如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等。新旧结合都是因为旧建筑的空间不能满足当下而通过新的建筑来满足需求,而这种新旧结合在建筑上的难度要高于旧的改造和新建,因为彼此的协调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新旧之间的连接上,如何天衣无缝而显现出特别的魅力,是颇费思量的。

影响到博物馆建筑空间和审美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对于博物馆建筑的改造,在全世界博物馆建筑中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以德国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几座博物馆为例,大家知道柏林在二战时遭到战争的摧毁,很多老建筑成了废墟,有的只留存框架和断垣残壁,但是,德国人用独有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废墟之上恢复、建造了非常好的博物馆。我也建议大家,以后有机会去柏林,一定要去看新美术馆。所谓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并不是刚刚建造的美术馆,因为它旁边有个百年历史的老美术馆,于是相对应称它为新美术馆。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在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战后德国人便找到建筑的全部原始图纸,在原有图纸的基础上建造了与原先一模一样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高妙之处在于修复过的博物馆以新的面貌呈现的时候,并不是按原图纸推倒重建,而是在废墟之上留下了历史的每一个方面,包括战争的记忆。所以,我们今天去看这座博物馆,便可以看见窗台上依旧保留了原来建筑上的子弹弹孔,还可以看到这座建筑中保留的仅存的壁画的遗迹,以及这座博物馆摧毁之前展厅之间指示的路牌等等。也就是说当修复这座博物馆的时候,它把它仅存的与过去相关的内容,全部作为历史的记忆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去欣赏这座博物馆建筑的时候,感受到它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特别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希望各位有机会去柏林去看这座博物馆的原因。

博物馆建筑的历史担当,其中就包括建筑师们对于这座城市的尊重,对于这座城市中公民集体记忆的尊重。博物馆建筑的承载量,它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因为一个空间、一次展览,或博物馆专业中的有关方面,而使它失去了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博物馆往往是通过建筑这一载体,连接社会中的每一位公众,连接社会中的每一位公众的情感。利用博物馆这一载体,使之成为城市的客厅,成为城市的记忆,成为公众的文化依赖。所以,博物馆建筑的这样一种特性,使我们有可能几代人在不同的时间内都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都可能说出与这一建筑之间的故事。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陈履生 博物馆建筑 建筑 艺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