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陈龙: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四点建议

2017年02月28日 08:45 | 作者:陈龙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为什么数字技术成为全球认可的普惠金融实践路径?

根据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定义,普惠金融体系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但以下几方面原因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如金融服务金额普遍较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单位管理成本大而变为负担;长尾用户或小微企业征信不完善,尤其在农村地区,使得风险不可控而导致成本高企;小微企业和普通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意识薄弱。总之,普惠金融的最大挑战在于普惠公益属性与金融商业属性之间的平衡。

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四大特征:一是从单纯的公益活动转变为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二是从局部的试点探索到世界公认的理念和实践;三是从单纯的小微信贷到涵盖信贷、储蓄、理财、征信、保险、支付等各领域的普惠金融体系;四是实现方式从传统人工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理念被全球所认可,其实践也取得成效。G20杭州峰会上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明确指出:“以推动数字金融服务为首要工作,促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数字技术之所以成为全球认可的普惠金融实践路径,在于其对金融服务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两大核心作用,最终拓展金融服务边界,让金融能服务更多人、更多商业场景;同时提升金融服务体验,让所有人能平等地享受便捷、安全、可信的金融服务。

具体来说,移动互联技术让金融以低成本的方式便捷、有效地触达社会各个群体。大数据极大地消弭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有效甄别风险,保障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生物识别解决远程身份认证难题,尤其是为边远地区提供便捷的金融触达。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大数据处理效率,并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不断迭代升级,模拟人类思考方式,用技术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云计算通过低成本、高扩展性的运算集群极大地降低金融服务运营和创新成本,并提升其服务效能。

农村地区是普惠金融发展最迫切的区域。早年,由于缺少金融网点布局,客户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但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农村创造了契机。以移动支付为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县城移动支付用户最多,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列第二,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列第三位,占比为17.0%;其后依次是地级市、直辖市和乡镇地区。专家指出,原本适应农村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少,而移动支付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空白。不像信用卡需要进行信用评估等门槛,移动支付几乎对所有人开放。农村的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为移动支付提供发展基础。而依托移动支付,未来可以开发更多满足农民需求的金融和理财产品,这也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潜在方向。以余额宝为例,截至目前用户已突破3亿,其中农村用户近1亿。

除了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度,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还体现在农村精准扶贫方面。“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各级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到位程度,不仅关系农民利益,关系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也关系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平公正。通过借助数字技术可有效改善农村扶贫工作,如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可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透明度,锁定资金来源和受益人,追踪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避免外部干预和篡改,从而增强公信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工作。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笔者认为,第一,应区分数字普惠金融与“伪劣互联网金融”,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一些“伪”互联网金融对整个行业产生一定污名化效应。其共同特征是将线下的骗局搬到线上,实质并不是互联网金融。“劣”互联网金融则缺乏合理、可持续商业模式,最终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对此监管机构也及时采取风险专项整治。建议在风险专项整治的下半场中建立长效机制,为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应坚持以消费者保护为原则加强包容性监管,为创新预留空间。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一起成为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与前期积极的政策引导、适度宽松的监管环境是分不开的。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行业发展活力,应在坚持消费者保护为原则的前提下,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保持监管的适度弹性和包容度。去年以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新加坡金管局提出了沙箱机制,允许金融科技领域在一定范围大胆创新。建议探索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快创新落地,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三,应加强前瞻性布局,鼓励数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建议进一步推动政企联合、企业联合、企业院校联合研究,进一步夯实普惠金融发展的技术基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成为新一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将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而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创新研究能力,很可能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甚至成为决定国家间金融竞争实力的首要因素。同时,建议在安全稳妥的前提下,加快技术创新成果投入市场的速度。

第四,应鼓励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数字技术的发展,淡化了普惠金融的国别界限,推动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大市场。在前期的市场实践中,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积累了一些技术、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服务更广泛的群体并释放影响力的条件日渐成熟。建议鼓励中国领先的金融企业进一步探索国际普惠金融实践,鼓励输出中国的模式、标准,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深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作者系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本文为其在人民政协报第15期财经智库沙龙上的发言,有删节)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龙 普惠金融体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