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委员名医话说中国式健康生活

2017年03月02日 10:4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日电 每年大会期间,中医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们都会被记者们或者其他委员“包围”起来,讨要健康养生的秘诀。实际上,作为中国式健康生活,养生既不高深莫测,也没有特别的诀窍,而可能只是一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的采访也发现,这些委员名医们大都保持着比较质朴的养生观念或习惯。

t01ebe9242bcc62a569

智慧生活守健康
温建民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平日诊治病人和健康宣教工作中,一直提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其实,得病是因为积累,治病重在预防,维护健康不能只靠医生,还需靠自身的健康意识,健康管理功夫用在平时,收获则会在随时。

守健康,并不是单纯地指预防疾病,也指预防过快的衰老过程。现在没有病,并不等于身体衰老过程减慢了,管理健康,其实是减慢衰老的进程,而学会智慧的养生生活,则可以防范疾病,守护自身健康。

养生首先要学会养性

养生要从养性开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我认为,心宽寿长乃养生之道。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今天很多疾病的倍增,现实生活中,很多“快”是迫不得已的,但也有许多“快”是自找的。外界的诱惑太多,什么都想要是不对的,要选择真正需要的去努力追求,而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则可以有所放弃。在获得需要的同时,应增加自我生活情趣,并考虑拥有健康生活。《寿世保元·摄养》中所说“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苟言语,轻得失,破忧阻,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都很忙,但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比如我自己,平时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既有大量的临床工作,又要搞课题研究,还要指导学生、照顾家庭,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有意识地放松一点,放慢一点。当然工作该快的时候还必须要讲究效率,而闲暇时,陪爱人看场电影,和儿子、儿媳唠会儿家常,陪孙子玩一两个小时,让脑子放松,让身体轻盈都是很重要的。慢并不是懒,慢是增加生活情趣,是快节奏中的慢生活。比如我经常坐飞机,一定会随身带本书,把飞机晚点当做家常便饭,这时候,我会优哉地喝杯茶看会儿书,既是充电,又身心放松,让自己慢下来,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为更高效率工作的储备。

养生需要饮食作息适应自然规律

饮食和睡眠需和四季相应。中国是非常讲究“吃”的国家,对于“吃”的重视,贯穿文明发展长河,但现代许多都市人,要么“吃到爽”,要么“饿成纸片人”,这都是非常不健康的恶习,也导致了诸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情况的高发。比如春天来了,中医认为春天阳气升发、生机勃勃,利于人体化生气血精液,故应尽量少食温燥发物如牛、羊肉,应适应肝的条达之性,多食辛甘发散食物,像大麦、大枣、花生、菠菜、豆芽等,以适应春季人体机能日趋活跃的需要。其实,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的整体,人的各项生理活动,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才能保持健康。此外中医学说“肝主升发”,与春气相通,因此如果您身边有肝脏不太好的朋友,需叮嘱春天别太累,多注意睡眠和休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了顺应四时的睡眠调养,其中就春天说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季每天需睡眠7-8个小时,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有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

多做适度的运动也非常有利于健康。现代社会中的人类,一方面脑力劳动日趋繁重,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久居室内,不注意体育锻炼,抵抗力越来越差,变成房间里的花朵,弱不禁风。因此,要多做适度户外活动,以体力活动来拮抗脑力疲劳,这也是对心身的保健,增强免疫力。比如我,原来属于拼命三郎,脑力体力劳动大,饮食不规律,缺乏规律运动和健身,体重每年都在增加,血脂变高,身体也时有疲惫感,总觉得是个隐患,但又以忙为理由,不注意休息也很少锻炼,直到有一次连续做了5台手术,累倒在病房里输液。之后,我才痛定思痛,觉得应该做出改变。从那以后,我有意识放慢工作节奏,一有空就去走路散步,短距离尽量走路不坐车,坚持每周游泳两三次,控制饮食和饮酒,不熬夜,通过两年的时间,我体检指标血脂正常了,体重减下了近20斤,这种生活方式的调控,效果真的不错,现在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很多,体力有很大改善,可谓“人轻”气爽、精力充沛,患者见到我,说我气色好、精神饱满,连可爱的孙子都说爷爷变年轻了。

良好的生活方式

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我曾是一名“老烟枪”,19岁高中毕业,在家乡街道一个小工厂工作,学会了抽烟,后来烟瘾越来越大,多的时候一天抽两包多,到2014年戒烟时,烟龄已达30多年,尼古丁陪伴我半辈子。正因为此,在2015年之前参加的7次大会,我几乎没提过关于控烟的提案,没参加过关于控烟的会议,主要是因为自己抽烟,抽烟的人谈控烟,没底气。作为医生,自己深知吸烟的危害,也曾尝试戒烟,可是意志一直对抗不过尼古丁,好几次都失败了,于是自己找借口,经常手术很紧张,抽口烟就是为了放松一下,就这点爱好,不戒就不戒吧。但4年前,我下决心戒烟了,内外环境都不允许再抽了——2006年1月9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中国的控烟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国际形象,很多政协委员、医学专家都在大声疾呼控烟,自己既是医生,还是医卫界的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不但不参与,还抽烟,形象不好。另外过了55岁以后,自觉身体健康状况较之以前有些下降,再继续抽下去,会加重晚上睡觉打呼噜,损害心肺。因为尼古丁在体内已经形成依赖,如果一下子完全戒断,可能会出现体重上涨、焦虑、精神不佳等戒断综合征,所以我采取了逐步戒断的办法,2013年上半年每天抽多半盒;下半年每天抽半盒,并逐渐减到每天只抽5支,到2014年全国两会之后就完全戒掉了。我不抽烟,现在改成每天散步和做仰卧起坐,体重控制住了,精神状态也很好,对身体健康、对工作都有好处。我用自己的戒烟经历告诉更多烟民“戒烟,你能行”,也在全国两会期间递交了《关于在〈广告法〉中明确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建议》和《关于卷烟应采用全警示包装的提案》,积极做一名控烟先锋。

健康的钥匙不是什么保健品和高档补品,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疾病和意外伤害造成的折寿是相对的,调整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因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

科学养生是中国式健康生活
周然

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健康生活”。时下流行的“伪养生”把养生神秘化、神奇化,误导公众认知,诱导百姓消费,而真正的养生是很生活化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注意宣和情志以养心神,做些导引锻炼以养形魄,再根据需要采取一些药物、针灸之类的保健措施,总之就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中国2030”把普及健康生活作为首要任务,依我之见,应该积极倡导以科学养生为特色的“中国式健康生活”。

在中医人的生活里,养生无处不在。且不说国医大师都是“善养生者”,都有自己的“养生经”,就是我们这些晚生后学也都有过被人请教养生经验的时候。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除了作一些经验之谈,我更想让大家对养生首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养生旨在“治未病”而不是治病,有病须就医,这个界限不能混淆;养生基于个体差异,理想养生模式是个性化养生,不可盲目复制他人经验;养生要从整体着眼,做到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和身心兼顾,修身养性比强身健体更容易被忽视;养生贵在循序渐进,切忌极端和激进的做法,否则求益反损,等等。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坚持科学养生,树立科学养生观,拒绝和抵制“伪养生”。养生并没有一定程式,不是必须要怎样做才行,但是上述这些原则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还做不到细分体质,而且真假难辨、陷阱重重,与其为防上当受骗而绞尽脑汁,不如找正规的医院、可靠的专家定制一些个性化的养生方。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养生也应追求“辨证施养”。无论药养还是食养,或者别的养生方法,都要建立在对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尽可能充分的了解之上。我自己也是利用专业特长,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己定制了养生方。

传统文化有“道”与“术”的区分,以上谈的是养生之术。我所理解的养生之道,可以用“道法自然”一言以蔽之。这里面有几层意思:其一,人生天地间,与天地相应,所以养生要以天地大自然的规律为遵循,做到《黄帝内经》讲的“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其二,生命之于人,是被利用,而且往往是被过度或不当地利用,养生是让生命复归自然,顺其自然地终其天年,并非通往长生不老之道;其三,养生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穿衣吃饭一样自然,这是“善养生者”的境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科协主席)

健康中国,从家庭做起
曹洪欣

成为一名中医医生,和我的家庭经历有关。还是在孩童的时候,父亲患重病离我们而去,留下母亲和我们姐弟5人艰难地生活,这让我暗暗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来守卫家人的健康。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我也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黑龙江中医学院,成为一名医学生。

可我还没有大学毕业,遗憾就再次发生——积劳成疾的母亲因为脑出血也悄然离开了我们。对我而言,这既是打击也是鞭策,一方面我因为没有留住母亲而终身抱憾,另一方面我更加明白了健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因而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致力于临床实践,时刻铭记张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明训,首先从自己家人做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晃40年过去了,是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医疗知识,实现了家人不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维护了家人良好的健康状况。

每个人都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名成员,也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健康养生观点是从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开始的,也建议大家都能够构建适合自己的家庭养生模式。

我爱人是南方人,习惯早睡早起,喜甜食,我则是典型的北方人,习惯晚睡晚起,喜咸食。为了协调两人本来差异很大的生活习惯,我们家首先根据中医的医理养成了子时睡觉的习惯,坚持晚11点前睡觉。特别是孩子出生后,11点前睡觉的习惯得以更好地坚持,不管孩子学习多忙,也都坚持晚11点前睡觉。在饮食方面,则始终坚持多样化原则,喜欢吃的或不喜欢吃的食物均吃一些,没有什么偏嗜,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则减甜少咸,让家人都能适应。

另外,我们还坚持一些简单的保健习惯,如坚持临睡前热水泡脚,每周至少三次,保证了良好睡眠;每天至少敲打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边缘)三次,每次用拳敲打两侧足三里各30-50下,达到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坚持一些形神合一的运动,比如游泳、太极拳、散步等都属于此类,以致力于动肢体、调呼吸和守意念的有机结合,且三者缺一不可。当今家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平时家人有小恙,如情绪不佳、睡眠不实、精力不足、消化不良、咳嗽、头痛等,都可以通过食疗、中药泡茶、中成药等调理治疗,以避免小恙形成疾病。

虽然中医养生是中国的特色瑰宝,但大家对其认识利用还很不足。还是30年前,我家孩子突然感冒发热39度,我开了中药处方,中午煎好下午1点钟服下,下午2时测体温39.6度。夫人很不高兴,认为我是拿孩子做实验,执意抱着孩子去儿童医院治疗。到医院挂号化验检查后,已近下午5时,医生已下班,她感觉孩子发烧不太重了,十分不情愿地抱着孩子回家,到家后测体温36.7度,全家欣然。从那以后,中医真正成为维护孩子健康的主体,无论是咳嗽、痤疮、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都是中医调治而愈。同时孩子也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并潜移默化在生活中践行,如今孩子已过而立之年,学业、事业成绩突出,且性格开朗,身心健康,我深感欣慰。

作为中医,我也非常注重和谐家庭内外环境建设。一方面,老人离去后,作为长子,我承担起建设和谐家庭的责任,与姐弟情同手足,相互尊敬,相互帮助,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的同事与邻里关系,运用中医防病治病能力,帮助同事、朋友治病除疾,营造了良好的周围环境。这种关系,都有利于促进健康。自工作至今30多年,我诊治病人30余万人次,积累了完整的临床资料,几乎没有享受过休息日,但我始终乐在其中。其实身为医生,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看到患者的康复,而患者又属于每一个家庭,他们的家人也都如同我们想要守护自己家人一样,期盼他们能够健康。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

养生没有秘诀
雷后兴

养生是自己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身体等各种方法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方法。中医养生,讲究通过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怎样的人才能长寿呢?我们通过调查中国长寿之乡浙江丽水的100多名长寿老人,发现他们多有共同的特点:即居住地环境好,污染少;生活有规律,且长期从事劳作;饮食有节而且简朴;性格开朗,心境平和。

人的一生除8小时工作外,大多时间是在家中,家庭养生对延年益寿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养生呢?丽水长寿老人的故事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

我认识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其实也是我们以前的邻居。老人家就住在丽水的山区,这里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没有污染。因为交通不便,老人家很少下山。她的生活很有规律,吃的是自己种植的蔬菜,饭后几乎就去田地里干农活。虽然已经90多岁了,依然每天不停地劳作,洗衣服、做饭、带孩子等,事事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和不少老年人饭后就睡觉,没事时就躺着休息不同,这位老人家闲着没事时就会出去捡柴火。虽然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老人家这样比较辛苦,儿女有时候也劝告她不要过于劳累,但老人家总是眯起眼笑笑,一副很满足的幸福模样。即使一直居住在山区,老人家对于山外的世界也并不向往。相反地,能待在自己家里就觉得格外满足。这都是心境平和使然。

实际上,人的疾病很多都是懒出来的、想出来的、吃出来的。虽然饮食有节、合理膳食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能够做到饮食有节、合理膳食的却并不占多数。

明代著名养生家汪绮石在《中外卫生要旨》中指出:“养生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其实养心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凡事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态。同时,要注重调节心理平衡,控制情绪,不自找烦恼、不任性、不好强,不要老惦记自己的年龄、疾病等,通过这些做法来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进行精神养生。很多人本来身体上没有病,但是经常“想入非非”,总怀疑自己这儿不舒服,那儿有问题,久而久之就真的患上了自己想象的那些疾病了。

还有些人过于慵懒,根本不做运动。就我个人而言,每天早上都会花大概15分钟的时间,做一套自编保健操,可以活动颈部、肩部、腰部、下肢,效果很好。几十年来,我每天晚上都会花费45分钟至1小时的时间,用于快步走路,走到微微出汗。从养生的角度讲,并不建议大家做过多的剧烈运动,但是适度的有氧运动不可或缺。

运动也要注意细节。比如走路,如果在城市里,路面首选塑胶跑道,其次是柏油马路,最后才是水泥地。走路对鞋子也有要求,要穿运动鞋,不能穿皮鞋,更不能穿高跟鞋,不然不能起到运动的效果还会损害关节。对于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快步走路这样的运动也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用什么样的速度、频率运动,最佳锻炼时间等,都有讲究。

总起来说,养生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这并没有特别的诀窍。如果每个人都要做到对自己身体状况心中有数,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其实也就已经把健康握在了自己手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院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养生 健康 生活 中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