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2017年03月07日 23:20 | 作者:张磊 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张磊 崔吕萍

编者按:

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明显的“脱实向虚”趋势,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

什么是实体经济?什么是虚拟经济?两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看,实体经济是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推动。

同样,从东方哲学来看,金融经济好比是水,实体经济好比庄稼,水流向哪里,哪里的庄稼就长的好。假如没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应该如何共存,如何均衡发展?虚拟经济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两会期间,本报特别策划,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当中实体经济的代表人物和金融业的代表人物,旨在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timg (4)


实体经济的代表人物

曹德旺: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8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记者:曹委员您好,去年年底,您因为在美国投数亿美元建厂,被卷入“跑路”的舆论漩涡。其实,了解您的人都知道,您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有投资,具体是什么情况,正式采访之前,您可以借此机会向读者澄清一下。

曹德旺:福耀集团成立于1987年,经过30年发展,在全国16个省市建有生产基地,且俄罗斯、美国、德国等海外项目也已建成投产,福耀集团每年将三分之二的投资放在国内,三分之一的投资放在国外。作为中国汽车玻璃的高级供应商,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依托全球供应链,实现全球化供货。

近30年间,福耀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镇企业,发展成跨国集团,“走出去”投资恰恰反映了民营企业的底气和信心。部分媒体此前报道我在美国投数亿美元建厂,并非我要跑路。而是应汽车厂的生产要求,成为美国汽车生产商的主供应商,必须要在当地建厂,保证原材料供应。中国企业有资格作为国外汽车生产商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到美国设厂,我感到光荣和骄傲。

记者:您几十年一直坚持做实体经济,您建立的玻璃王国做到了世界第一,终结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您对振兴实体经济一定有很深的感悟吧?

曹德旺: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应该和美国提出的恢复制造业大国是一样的。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是看它的国土面积,人口多少,有多少军队,有什么武器,这都不能代表强大。

那什么是真正的强大?2001年的达沃斯论坛上给出了答案:一个国家的GDP总量和GDP的可持续化能力。因素之一是国家的能源、淡水、矿产、土地资源等能否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因素之二就是看品牌,这个国家有多少知名品牌,而这品牌背后就是制造业的动力。像日本那么小的国家,就有几千个国际知名品牌。

从这点来看,我们就能意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大到飞机大炮,小到农用的收割机等等,一切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的强大,才会让这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我们应该恢复制造业,向制造业发展。

记者:您刚才谈了制造业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国家目前的实体经济是什么状况?应该如何振兴和发展?

曹德旺:目前,经济脱实向虚,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首先要加强全民对制造业重要性的认识。第二,适当调低GDP的增长速度,从管控要素着手,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GDP增长速度太高实际上不科学,会影响到环境要素成本的上升,企业的人工、资金、材料、物流和管理成本都会上涨,这就大大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实业之所以脱实向虚,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企业成本太高不赚钱,所有的人都去搞金融。而从金融行业来看,应该给企业创造比较好的融资环境。大家应该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它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基础这个原则不能变,金融企业应该把更多的能力和资源投入到支持实业发展上,而不是在自己圈内循环、赚钱。资本市场必须从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出发,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要素流动等,才能为实体经济的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记者:对于实体经济自身的发展壮大,您有什么建议?

曹德旺:“供给质量”仍然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命脉。如今,实体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关键还是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上不去。跟国外相比,我们的一些产品输在了源头上。比如同样工艺的一把剪刀,竞争力若不如国外,那是钢的问题,不是刀的问题。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质量将难以提升,一定不能让实体经济死在质量上。比如,由于缺乏质量过关的原片,我们不得不从美国买回原材料来生产。从2月份开始,福耀已从美国进口一万吨玻璃原片。当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全球化和转型升级都是发展的机遇,企业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转型发展的实践者。

杨元庆: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国家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未来论坛创始理事。

记者:我国经济“脱实向虚”,实体企业家都体会到了这种“彻骨之寒”,您应该也有一些体会吧?

杨元庆: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明显的“脱实向虚”趋势,社会资本加快由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向以金融、房地产为代表的的虚拟经济转移。这一问题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经济“脱实向虚”的原因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远远低于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既有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成本负担过重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我国制造业处于结构转换阵痛期,低成本竞争优势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密切相关。

记者:实体经济有如此症候,您觉得应该如何对症下药?

杨元庆:尽管实体经济整体上困难重重,但是符合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领域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是资金投入的热点。因此,解决脱实向虚的问题,既要降成本、减负担,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抑制资产泡沫和虚拟经济过热,也要坚持供给侧改革,通过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培育增长新动能,逐步改变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悬殊的投资回报率差距。另外,需要解决科研计划实施‘两张皮’现象”,科研创新方面企业参与程度弱,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建议今后在制定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时,更加广泛地征求企业意见,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在科技创新计划中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

记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应该如何共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杨元庆: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但资金瓶颈一直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我国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按照央行统计,大约是6%~8%。对一些小微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在10%以上都很普遍。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完善金融服务,平衡金融部门与实体企业的利润关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记者:您能否结合联想自身实践,具体谈谈金融应该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杨元庆:结合联想自身实践,应大力发展依托大企业的产业链金融。大企业位处产业链的核心位置,有实际业务往来的上下游企业众多,熟悉企业征信情况,便于开展基于贸易流的融资行为。建议国家鼓励金融机构与符合条件的大企业合作,支持设立围绕实体产业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开发相应金融产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资本。国家还可探讨设立政府专项基金,从源头向产业链金融注入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基于制造业核心企业数据的企业信用管理体制和信息平台,将其纳入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解决中小企业征信难题。三是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服务的平台和通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除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外,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加快推进改革试点,简化审批程序。

记者:现在我们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也拓展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杨元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外新兴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蓝海”,企业“走出去”步伐大大加快。然而,跨境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一直是阻碍“走出去”的一道坎。建议鼓励商业银行与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紧密合作,以定向宽松、税收优惠等手段,采用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支持“一带一路”等项目投资,建立国际并购贷款、工程项目贷款、国际保理等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增强金融机构境外服务能力,简化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及并购的审批核准手续,鼓励支持其在“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布局,努力构建金融大动脉通道。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对重点行业和实体企业跨国并购的用汇提供便利,优先放行,支持我国企业加强对具有核心技术、核心资源的世界行业领先企业的并购。

金融业代表人物

车迎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原监事长。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中央金融纪工委副书记、监察部驻金融系统监察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国务院国资委派驻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等金融业界要职。

记者:“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令金融业界人士印象深刻。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谈如何让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花”,而今年的关键任务可能是要疏通浇水的通道。您在金融领域工作多年,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实体经济依旧感觉融资难、融资贵,那么金融“活血”可能卡在哪里了?

车迎新: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俗话说,金融和经济实体是“鱼水关系”,也是银行明确的工作方向。但现在社会上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一直很高,迫切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应该要高度重视。

首先,在资金短缺时代,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客观上讲一般发生在经营效益、经营管理不好的企业,也可能发生在一些中小微企业。其次,一些新办企业,由于资本金投入、效益不明显问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为严重。

“资金是企业血液”,怎么使血活起来,问题卡在哪里。我认为,“卡”在融资不畅上,现在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银行也是企业,为了防范风险,取得经营效益,不可能向没有效益保证企业融资支持。财政资金又不安排向企业投资。社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这些企业融资难。如果向社会集资则会出现融资贵问题。若这些企业已经在银行取得贷款,由于企业效益差,不能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银行加息也会加重企业负担。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金融内部资金循环,也是会加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型银行融资门坎高,资金雄厚,中小型银行融资利率高,中小银行从事较高利率业务,在资金缺少的情况下,要向大银行融资,金融内部的资金循环,在社会层面看,也会构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把金融资源引向企业?

车迎新:一是企业的融资渠道不能单一。国家应安排一些资金,扶植那些发展有希望,暂时资金有困难的企业,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吸引金融资金流入企业。二是降低社会融资“门坎”。引导企在资本市场融资,让企业上市、发债,在市场找资金,用企业担风险形势,吸引金融资源向企业流动。三是要改革金融内部考核体系,把支持企业发展做为重要考核内容,促进金融资源流向经济实体。

记者:您谈到改革金融内部考核体系问题,这个题应该怎么破?

车迎新:一是金融机构要把经营指导思想转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修订自身考核体系,把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把自身的效益放在第一位,使经营管理“指挥捧”更倾向支持经济实体。二是监管部门要在监管指标考核上,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三是尽快实施监管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企业健康发展。

梅兴保简介: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此前曾先后任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湖南省经贸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科教组组长、中央金融工委办公厅主任、中国银监会宣传部部长。

记者:金融业一直被人们视为赚钱行业,虽然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业利润空间在压缩,但仍然有人认为这个领域的利润高于实体经济。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梅兴保:金融是一种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改革或者特殊服务业的改革,对于我们这样大的国家,不能像一个城市国家那样,比如说,新加坡就可以服务业立国,也可以靠金融。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有着十几亿人口,我们不能只靠金融服务业。首先要明确,金融业的改革,是现代服务业的改革,改革是否成功,不能只看金融业能够赚多少钱,创造多少利润,而是要厘清关系,必须和服务的对象结合起来考察。同时,还要看我们的市场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是否通过金融改革提升效益,促进产业结构完善和升级,打造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版。

记者:实体经济“差钱”,但有的金融机构还在玩资金“空转”,您认为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梅兴保:金融改革的切入点应当是服务好实体经济,针对实体经济最需要的“痛点”,布局其服务。但最近两三年来,金融方面暴露了其价值取向的问题,以钱炒钱、脱实向虚的倾向十分明显。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一些主体,比如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基金等机构,以理财和资产管理为名,以钱炒钱。这些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使金融资源成为一种紧俏货,谁能找到贷款,谁就能赚到钱,有的上市公司圈钱以后又委托理财,是典型的脱实向虚。

记者:一方面是大企业很容易拿到钱,另一方面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求解。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是否能得到破解?

梅兴保:我们从金融改革谈起,金融改革要适应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最主要的切入点,其实就是小金融机构的门槛进一步放宽,要让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加快发展。

另外,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涉及金融业的改革任务比较集中。我认为,要改变以当前信贷为基础的融资结构,关键在于增强直接融资比例。

记者:中国金融监管改革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在混业经营逻辑深植市场之后,分业式监管是否也要“变局”?

梅兴保: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今年金融业的重头戏。建议监管职能重新调整,原有监管中的“交叉地带”、新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等方面,都应在新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予以重点关注。监管应覆盖“空档地带”,还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并在新监管体制中做好协调和政策安排。

记者:您见证过中国银行从“技术性破产”到剥离不良资产轻装前进的历程。当前,在处理“僵尸企业”的同时,银行贷款也承受着一定的风险。这一次,要同时保证实体企业和银行顺利过关,我们有哪些新策略?

梅兴保:在上一轮的不良资产处置中,政府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而在当前,很多银行都是上市公司,股东结构较为多样化,我们或者应该考虑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运作,比如稀释一部分股权,来处置风险。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当前银行业贷款质量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么严重,同时,也不能单纯认为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风险就大,低的银行风险就小,有些银行存在资产断裂的风险。

另外,我建议加快推进债转股。债转股不仅是债务关系的处理,还是帮助实体经济度过难关的重要手段。据我观察,以往债转股大多数债权回收情况都非常好。而债转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施起来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多方利益纠缠其中。

整体来说,债转股标的选择和债权资产的评估定价,应以专业性机构为主体来做。对于专业性机构的资金压力,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一些再贷款资金支持,可以由多个相关部委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意见来推进债转股。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