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中医药

2017年03月11日 12:1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张春莉)“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两会之期,就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问题,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他表示,中医药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timg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网络图片

张伯礼代表说,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我国中医药行业在加强科研创新、制定行业标准、对接国际规则等领域不断深耕,逐渐摸索出中医药发展的科学路径,中医药国际化渐入佳境,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但中医药在国内外依然遭受一些人的质疑和抨击,这对中医药的推广来说,无疑是一种阻碍。当下,如何引导世人正确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的价值,是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并不落后

“中医药学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粗大黑不是中药的本色。有句话说得好,‘让人不得病的医学是好医学,让人不得病的医生是好医生’。”张伯礼说,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晚得病、少得病、不得病才是正确的维护健康的方式,而中医药“治未病”的概念正契合了这种观点。

张伯礼指出,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尤其在养生“治未病”和疾病康复阶段,优势明显。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对一些西医药疗效不显著或者缺少干预措施的情况,中医药可以提供补充,对有些疾病甚至还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及后续药物的研制成功,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研究员也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在演讲时指出,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医药“走出去”,将为解决世界医改难题提供中国式办法。

《中医药法》为中医药提供全方位保障发展

2016年12月25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正式出台,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中医药法》历经30年的酝酿准备,我6次提出立法议案,多次参加调研,3次参加审议,所提多条意见被采纳。”张伯礼表示,“三十年磨一剑”,《中医药法》终获通过,十分不易,其对于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伯礼表示,《中医药法》在质量保障和市场监管方面也有具体规定。如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的使用,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长毒的农药。特别提到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立世贸查验记录制度等等,明确了中药材责任主体,法规严禁一些有害行为,都有利于保障中药材质量。

“道地中药材是经长期临床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有更好的品质,并约定成俗,被公认共识的。这次法律规定国家建立道地药材评价体系,扶持道地药材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加强道地药材内在品质的基础研究并取得进展,这也将从源头保障药材质量。”张伯礼表示,这部法今年七月正式执行,国务院相关部门还要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执法更重要。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中医药

中西并重是中国医学的优势,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也需要中医药做出独特的贡献。张伯礼表示,曾经有人对中医药国际化不理解,认为丧失了中医药的“根本”,但他认为,“医学无国界。中医药应该走出去服务更多的人。中西医两套医学体系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互补、共生,达到双赢。”中医学、西医学两种医学体系不同,但目的是共同的,就是维护健康、解除病痛。中医药能为世界人民健康提供一种有效的选择。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也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还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张伯礼强调,我们讲中医药国际化或者叫“走出去”,前提是世界需要中医药,关键是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倡导养生保健、个体化诊疗,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欢迎。所以不是中医药非要走出去不可,而是世界需要中医药。”张伯礼面带微笑说道。

同时,张伯礼也坦言,中医药的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推动这项工作,还需要苦练“内功”,把中医药研究的功课做好。要让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需要用更为科学的手段展现中医药的疗效。正如屠呦呦所说:“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还需要创新。”

“推动中医药走出去需要建立标准,首先我们要学会建立标准的方法,建立的标准要被国际认可和接纳。所以建立标准除了要有意识,还要掌握技术。我们已有9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已被国际采用。我们现在有很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要逐步把国家标准升格为国际标准。”张伯礼说。

为“国民健康”立法  全民化普及中医知识

“现在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国民健康意识太差,健康饮食缺乏标准。很多人大吃大喝,近年来,肥胖、“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明显增多,都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张伯礼认为,当下,不少慢病都是生活方式不好引起的,如果知道预防知识,很多病不用花钱就能解决,归根结底这是健康意识的问题,国民健康知识也关乎国民文明素养。

“国家应该对国民健康立法,更好地保障国民健康权益。”张伯礼表示,国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的问题,在张伯礼看来,健康立法首先要明确公民的健康权益,即每个个人、单位、集体、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帮助、促进公民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立法明确政府职责,形成由卫计部门牵头,教育、政法、公安、环保、食药监、工会、妇联等各部门、各行业联动的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张伯礼说,推动国民健康法的确立,从法的角度把这些工作规范地推广开来,建立各种标准,全民都来执行,国民健康权益也就有法可依了。

只有健康教育跟上、健康标准跟上,让老百姓切实掌握健康知识,才能促进国民健康和社会进步。站在中医“治未病”的角度来看,比如春天太燥、太干,就该少吃海鲜、羊肉;夏天暑湿,就应多吃冬瓜、薏米;秋冬寒凉,宜温补饮食,这些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更能激发人们对中医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为未来中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