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不能只重面子 要防止过度城镇化

2017年03月14日 10:31 | 作者:齐志明 李坚 许晴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李建春代表: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让进城人口真正享有市民待遇

王鹤龄委员:建设特色小镇不能不顾实际一哄而上,要科学规划、健康发展

乔新江代表: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持续,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城市追求美好生活,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关系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成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timg

城镇化更重质量,让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市民的各项权益

去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别,关键在于户籍背后的诸多福利。推进人的城镇化,要让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市民的各项权益,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

“我国要实现2020年规划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必须平均每年实现1000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李建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不再单纯求速度,更重发展质量,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对已经留下的“新城市人”,则要让他们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员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堆的问题。”

如何提升公共服务?李建春介绍,为解决好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重庆出台了一个总体意见和户口迁移、土地处置、社会保障三个配套文件,将转户农民工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纳入城镇保障体系。

“政府应提供更多廉租房,让进城人口有立足之地、立身之所。发展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能够克服时空上的距离,对促成人口合理分布有重要意义。”王鹤龄说。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城镇 人口 进城 产业 城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