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源自心灵与融入生活的文化自信

2017年03月14日 13:58 | 作者:王离湘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既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根基,也是当代中国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沉底蕴。当前,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延续中华民族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timg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坚持从5个方面着眼,将其作为这项工作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

坚持发展传承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知

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自知是明理的基础和前提。所谓文化自知,是指对文化的自我认知。增强文化自知,从根本上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知因、知源、知本、知根,这是做好一切文化工作的前提。作为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文明的源头活水。在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理念放在首位,在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和本源。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推动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古今相承、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坚持创新培育革命文化

培养文化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核心,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和灵魂。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使革命文化依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要在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与弘扬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积极培育新时期的红色文化基因,结合革命斗争伟大历史实践,不断增强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推动历史发展的责任担当,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引领爱国主义风尚,铸就文化强国自信,树立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

坚持开放保护先进文化

保持文化自立

实践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实践中,必须具备现代化思维方式和科学开放的理念,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努力摆脱路径依赖和破除思维定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尤其是当前正处于多元文化世界的客观环境下,对外开放已成为当前文化交流最基本、最鲜明的标识,保持文化自立是我们永立潮头、避免摇摆、航向不变的关键。所以,要把正确摆正位置,积极主动适应,大力开拓创新作为新环境下文化发展的落脚点,既不搞“文化回归”式的“复旧”,也不能“全盘西化”或“他化”。要正确处理好国内文化“走出去”与国外先进文化“引进来”的关系,以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精神,在与世界文化沟通交流中全方位展示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在世界文化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文化 传统文化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