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初中辍学风气越来越盛岂止是农村家庭之痛

2017年03月16日 15:00 | 作者:吕好玫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报载,“村里的学龄小孩,有百分之六七十都辍学出去打工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野县马营村村民王馨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最近几年,初中辍学出去打工的风气在马营村越来越盛。(见3月15日的《中国青年报》)

最近几年,农村青少年辍学风气越来越盛,这是不争的事实。早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农村初中生的毛辍学率达到15.5%,比10年前提高了4.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几乎每6个农村初中生中,就有1个辍学。甚至2016年初,有报道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的累计辍学率达63%。如此高的辍学率,不得不让人深思。

timg (2)

以往说辍学皆因贫穷所致,而今,外出打工的农民有了积蓄,盖起了楼房,加上义务教育免费和“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到位,农村孩子辍学并非贫穷,而是学生和家长主动辍学的多。于是,“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兴起,认为读大学是浪费钱。比如,玲玲接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其父却不让其上大学,在其父看来,花几万元读个大学,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月薪也只有两三千元,不如初中(高中)毕业后打工赚钱,既不浪费七年(四年)时间,还可以多赚钱。正因为有这种不良认识,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率高。

何况,“撤点并校”后,农村学生上学,有的学生要翻山越岭,有的学生要“走钢线”。虽说有的地方实行中小学生寄宿制,但学生会面临洗衣服、洗澡、就餐、亲情饥渴等难题,让一些学生不得不辍学。须知,根据我国城乡实际,学校并非越大越好,只有规模适度才好。而“撤点并校”后,一边是学校“巨无霸”,人满为患,存在安全隐患;一边是学校成鸡舍,导致农村学生不是低龄住校,就是在校车上风险奔波。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学生们怎么不辍学呢?

就近入学长期受法律法规保护。《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问题是,一些地方教育资源配置改革玩起了“踩翘翘板”游戏,“撤点并校”后直接带来了农村教育生态恶化,使很多适龄儿童失学,“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逐渐消失。而一旦我国经济转型,这些打工的辍学生最终会被机器人挤下岗,成为失业率;加上这些辍学生素质不高,容易赞成低素质和的代际延伸。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孩子成长奠基。而今,初中辍学风气越来越盛,这叫农民如何满意?“撤点并校”,“活了城市,枯了农村”,不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终极目标。按照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设计的开始》中所说的,村落的“规划图”,应该体现出十八大报告中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农村教育的走向如果不按照这“三公”改革,忘记了“木桶理论”,若干年后,岂止是农村家庭之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辍学 农村 学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