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2017年03月20日 14:24 | 作者:郭楚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也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与其他世界级大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内三个独立关税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尝试,涉及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创新圈、城市群协调等方方面面。因此,更需要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健全合作机制,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超级湾区,提升粤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

从纽约、旧金山、东京为典型代表的世界级大湾区的建设经验看,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重点提升中心城市、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创新中心、经贸中心的核心地位,形成对全球高端要素配置、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的强大牵引和带动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强化粤港澳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功能。

发挥中心城市优势。世界超级湾区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城市群,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其在未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因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除了粤港澳三方的协调配合之外,更需要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发挥积极作用。广州、深圳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主要外贸大市和区域金融中心,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两市应协调配合、实行差异化发展,形成城市特色和竞争优势,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打造金融创新高地。世界超级湾区必然是世界级的金融创新高地。打造粤港澳一流大湾区,更需要大胆探索粤港澳金融创新,形成粤港澳金融创新发展优势。

一是推进跨境金融创新。推动人民币作为前海、南沙、横琴与港澳跨境大额投资和贸易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在前海、南沙、横琴以人民币开展新设、增资或参股金融机构等直接投资活动,推动和便利港澳资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资本金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探索开展广东金融机构与港澳地区同业之间的贸易融资等信贷资产的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业务,拓宽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二是设立海外投贷基金。推动粤港澳三地机构共同设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募集内地、港澳地区及海外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为粤港澳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提供人民币投融资服务。推动广东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推动粤港澳保险业务创新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融资“输血”,为粤港澳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保险保障服务。

强化航运物流联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以国际坐标定位粤港澳航运物流,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整合航运物流联动优势,构建拓展和通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通道。

深化广东与港澳航运服务合作,需要将港澳的管理和技术优势、航运产业优势与广东的市场优势有机整合,重点在港口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船舶租赁、海事法律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为粤港澳航运服务业向国际市场延伸拓展空间。探索与港澳在货运代理和货物运输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对接,推动港澳国际航运高端产业向广东延伸和拓展。

形成专业服务优势。高度发达的湾区经济必然对专业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深入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大力发展会展、旅游、法律、会计、仲裁、建筑设计等专业服务,为内地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和地区开展经贸、旅游、投资合作提供专业服务。一是构建会展业协调机制,联合申办国际知名展会和综合展会,支持联合办展和差异化办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会展集群;二是吸引港澳投资广东旅游资源和产品,重点合作开发邮轮、游艇旅游,共同打造区域游艇的重要中心和世界邮轮旅游航线:三是加强法律、会计、建筑工程合作。

打造创新驱动引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借鉴“硅谷”的成功经验,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快“粤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带动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链高端集聚。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授权广东在与港澳科技合作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借鉴香港科技园公司在科技园区开发管理、企业引进、科技孵化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科技创新园区发展。支持在广东设立面向“一带一路”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承接和孵化港澳科技项目,推动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技术转让平台。二是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推动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和港澳重大科技成果在广东实现产业化,打造大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

聚力智能信息发展。新一代智能信息是超级湾区抢占科技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粤港澳推动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信息技术合作发展,加快建设国际信息港。

强化国际经贸功能。强大的国际经贸功能是世界超级湾区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发挥香港连接全球市场网络和澳门辐射葡语国家市场优势,加强粤港澳经贸服务的合作和对接,强化广东国际商品的中转集散功能。一是提升国际都会商贸功能,大力集聚国际知名品牌,建设国际都会级商业功能区,形成广东与港澳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承接港澳地区发达的国际商贸优势,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使深圳、广州等地区成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地区的国际商贸中心。二是构建“外贸+互联网”产业链,加快建成集保税展示、物流、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电商港,新建一批仓储物流设施,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营商规则的对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衔接的经贸规则体系,提升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

广东前海、横琴和南沙三大自贸片区首先应在粤港澳体制合作、体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落实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推进与港澳商事调解机制的对接,鼓励广东企业利用香港作为解决“一带一路”投资争议的中立第三地。三大自贸片区要最终实现从学习借鉴港澳国际化营商规则向适应国际经贸规则转变、从合理利用国际经贸规则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转变。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与国际问题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粤港澳 湾区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