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不能要求银行利润只增不降”

——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

2017年03月21日 09:13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保障财政金融数据真实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现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至关重要。这也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较为关注的两个话题。董大胜对本报记者表示,数据是否真实是审计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要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首先要如实反映不良贷款的规模。

■■强调审计职责:

用大数据评判经济事项真实性

记者:有关审计方面的话题,近年来,伴随着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问题性事件由审计揭开冰山一角,百姓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为拥有30年审计工作经历的“老审计人”,您如何看待这种关注度?

董大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二是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三是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四是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五是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将按照上述步骤改进深化。

从某些方面来说,审计工作很像一个“公证人”,需要公证的内容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真实、合法和效益,可以说,各级审计部门对各级财政及相关领域的审计工作,出发点都是这三条。

数据是不是真实的,这是审计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比如经审计发现一地财政数据出现造假问题,今后再对其进行审计时,我们将予以持续关注。

资金使用是否合法,比如扶贫资金如何使用的,这也在审计的关注视线中。

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创造出好的效益,是否能做到更好,这些同样在审计工作的范畴之内。

近年来,审计在保证经济事项真实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由数据割裂而产生造假问题的后果,比如在对社保基金审计时,就会遇到“人已经去世多年,但还在领社保金”的问题。我们正在解决的是如何进一步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共享,打造出审计领域的国家数据库。

■■关注金融风险:

银行隐性不良贷款宜疏不宜堵

记者: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小组讨论过程中,您围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关注银行隐性不良贷款发表过观点。您关注这一话题的背景是什么?

董大胜: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也提到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控金融风险,要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统筹协调能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要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首先应如实反映不良贷款的规模。但据我了解,有些银行在不良贷款的统计上,并没有完全按照监管要求。比如,按照规定,贷款逾期90天未还,银行就应将其划入不良贷款类,但有的银行并没有这样做。通过调研,我也了解到一些个案,比如银行通过重组将不良贷款掩盖掉了,有的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代持或者通过同业投资掩盖掉了。这些问题希望引起注意,否则或将给银行业安全造成隐患。

为此,我提出两条建议:一是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督、检查银行不良贷款,范围包括国有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二是监管部门应调整思路,允许银行适当减少利润增加拨备,以应对和化解不良贷款。现在要求银行不减少利润,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比如去产能、处理“僵尸企业”过程中会使银行产生不良贷款,要允许银行核销坏账,不能要求银行利润只增不降。

防范系统性风险,除了关注银行隐性不良贷款外,我认为还要关注资本市场的问题。要明确的一点是,资本市场的属性是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不能是资本大鳄的“游泳场”,更不能是少数人暴富的“提款机”。

记者:您提到处理“僵尸企业”的话题,据我们了解,由于涉及人员安置问题,一些地方在处理“僵尸企业”时存在顾虑。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董大胜:“三去一降一补”中的第一条就是去产能,这就需要抓住“僵尸企业”的牛鼻子。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员安置,在过去,的确有人认为这是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地区集中精力解决待安置人员的社保问题,同时配以转岗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实现了社会政策的托底,把这个问题变简单了。

二是企业债务问题。对此我的建议是一事一议,逐笔处理,该破产的企业,应坚决按照破产法执行破产程序。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董大胜 银行利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