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陕西探索特色文化产业扶贫之路

2017年03月22日 14:31 | 作者:秦毅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文化扶贫成为不少代表和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除加大文艺下乡力度、通过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等“扶志”“扶智”类精神层面的扶贫方式外,不少代表和委员认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要通过特色文化产业扶贫,让老百姓在参与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调动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在这方面,陕西各地有着诸多尝试,在认清“家底”的基础下,寻找可以背靠的“资源树”,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传统手工艺搭上产业车

特色文化产业来自民间,贴近民生,兼具遗产保护、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文化富民等方面的复合型功能。近年来,一些地区依托其民间手工艺等文化资源,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实现了资源保护、利用、脱贫致富等多重效益。

南郑县位于陕西汉中盆地西南部,是一个千年古县。为了让当地丰富的非遗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脱贫手段,该县将“政府资金奖励、传承人带徒传艺、生产性集中培训”等非遗传承工作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既造福百姓,又使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新路子。“通过鼓励村干部或生产经营能人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建成藤编、棕编等五大生产性传习基地,将手工艺项目转化为乡村特色产业,助力百姓脱贫致富,也使古老手艺焕发青春。”南郑县文化馆馆长王庆和如是说。

渭南合阳县历史文化资源独特、底蕴厚重,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经》发源地、中国爱情诗之源。截至2016年,合阳县已经形成了涵盖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经营、手工刺绣、面花制作、纸塑窗花制作、书画经营、电影放映、艺术工艺品开发等10多个领域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文化产业经营主体多达200余家,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工作者有1800余人。2016年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累计达到3.4亿元,文化产业增长率达到12%。

“安塞腰鼓甲天下。每年县内外都有很多表演机会,迫切需要一批优秀的腰鼓手,不愁没市场。”安塞县励志腰鼓艺术团团长张海学如是说。为此,艺术团积极吸纳贫困人员加入腰鼓培训班,不但增加了贫困人员的收入,还能促进腰鼓艺术的发展。

20多岁的杜荣荣是安塞建华镇王龙塔村人。从小失聪的她,有一副好嗓子,但一直没条件接受正规培训。自免费参加了该县的贫困户民歌培训班后,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很快成了县里小有名气的歌手。她高兴地说,现在搞庆典、办晚会,以及农家乐、旅游景点,请她登台演唱的人越来越多,光唱歌每月就能有3000多元收入。

“山花工程”让村民背靠“旅游树”

作为陕西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由陕西旅游集团斥资6亿元打造的陕西首座大型影视城——白鹿原影视城自2016年7月正式开放以来,凭借着占地上千亩的体量,包含集影视制作、文化休闲、儿童娱乐等多样功能的丰富性,已经成为西安地区急速升温的旅游地。项目成功不忘当地群众,除了优先安排当地群众进园就业外,当年12月,陕西旅游集团公益旅游扶贫项目——“山花工程”白鹿原站便在这里启动了,“白鹿原影视城山花工程培训基地”随之挂牌,多次聘请专家为村民传授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原担心咱听不来,没想到老师还实打实地讲如何平土地建停车场,怎么办农家乐,实用得很。”一位张姓村民说。

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郝占延日前在谈到精准扶贫时表示,“山花工程”是陕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创新典范,在省内具有带动示范作用。据悉,“山花工程”主要围绕乡村旅游、特别是结合村镇发展及区位地理优势开展培训和策划、规划,以提升村镇旅游规划、提高村镇居民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能力为手段,以提高村镇居民收入为方向,大力培养村镇旅游专业人才,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让群众共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陕西旅游集团董事长周冰表示,陕西旅游集团的项目在哪里,“山花工程”就会做到哪里,旅游扶贫就会跟到哪里。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陕西 特色文化产业 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