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简评“中华文化元素丛书”:由形下之器而会形上之道

2017年03月30日 15:09 | 作者:李春龙 赵楚侨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2017年春,乍暖还寒时分,有幸读到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元素丛书”(第一辑),于料峭春风中,内心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仿佛终于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得一良机,跨越历史的长河,与这些古老却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中国气味”对坐品茗。

这一部由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先生担任主编,汇集全国高校17位知名专家学者智慧,历时4年精心打造而成的丛书,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和国家出版基金2017年主题出版项目。丛书旨在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探寻中国文化的特质、流变和前行方向。第一辑包括中华饮食、中华戏曲、中华武术、中华园林、中华节庆等,共14册200余万字,内容详实、深入浅出,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堪称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类丛书。

什么是中华文化元素?诚如冯天瑜所说:“中华文化元素约指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运行之间,蕴藏于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纷繁具象之中,并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

仔细品读该套丛书会发现,笔者对此书的肯定并非一味堆砌溢美之词,而着实是因为丛书从篇目设计到语言风格定位,再到内容安排和知识点汇总,都体现了作者和编者的“工匠精神”。于细微处得见巧妙的用心。丛书立足于文化史与生活史相结合,融入民众生活实践。比如对中华节庆、中华饮食、中华服饰等各个主题的研究和阐述,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生活史,读来甚是有趣。在此简单举几例。

节庆是民族文化传承与认同的重要时间点,是民众艺术展示的舞台,也是民族情感表达与宣泄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的《中华文化元素:节庆》一书便致力于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不着痕迹地揭示了中国人“以天为则”“与时偕行”的追求。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的核心是礼仪文化。古语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湖北大学教授张志云的《中华文化元素:服饰》一书将这种礼仪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礼仪文化与服饰密切相关。中华服饰文化所展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制度、观念、风俗等。

再如,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周传家在《中华文化元素:戏曲》一书中提到,戏曲是以歌舞演绎中国故事,以中国哲学、美学思想为灵魂,以中国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为圭臬,与诗词、书画、园林、建筑等融通,表演追求意趣神色、意境韵味,是美与善的统一,一定程度上代表我们的文化品位与艺术风格,演绎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气派,“百年事,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数苍茫世代,断残碑碣。今古难磨真面目,江山不尽闲风月,有晨钟暮鼓送君边,听清切”。中华戏曲对陶冶情操、涵养性情、调节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

此外,南开大学教授闫爱民的《宗族》、苏州大学教授曹林娣的《园林》、湖北大学教授张建军的《书画》、武汉大学副教授徐承泰的《钱币》、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姚伟钧的《饮食》、湖北大学教授何晓明的《姓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立军及吴菲菲博士的《汉字》、湖南大学教授邓洪波及兰军博士的《书院》、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周伟良的《武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玉德及副教授傅玥的《宫殿》、浙江树人大学教授关剑平的《茶》中,各位专家学者用所学展现了这些器物所涉及的中国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所蕴藏的“道”及中华文化的精髓,所积淀的中国古人的风雅与智慧。

西北大学、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张岂之先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先生给予这套丛书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套书在出版行业的价值体现在:该丛书追求“即器即道,道器结合”的理念,以图文并茂方式和娓娓道来的叙述,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幅完美的中华文化画卷。在写作方式上,各位学者、专家坚守“以对形而下的器物描摹方式,来达到对读者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的启迪教化的目的”,是文化史创作思路的崭新尝试,有利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国际传播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寥寥数语,虽然不足以概括“中华文化元素丛书”的作者和出版者对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片冰心,却也道出丛书的特色。简言之,该书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战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反映了学术前沿成果,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势下,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中,可谓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大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提升民族自信心、文化传承创新自觉性的重要基础读本。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中华文化元素丛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