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丹阳87岁“非遗”老人李锁林: 做一辈子“追风筝的人”

2017年04月05日 23:08 | 作者:万凌云 | 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 

缘起:从小爱放风筝,长大参展获奖无数

“我小时候就用竹竿放过风筝”,李锁林笑着回忆道,每年冬至一过,到来年清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找一根竹竿举高,把风筝线套进竹竿上的一个环里,一点点拉上去,待风筝升高飞起来后再把竹竿拿下来。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么做了。”李锁林边说边比划,老人沉浸在童年放风筝的欢乐回忆中。

长大后,李锁林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在丹阳草埝小学任教。一有时间,他就琢磨着风筝制作技艺。通过自学,他基本掌握了风筝的理论知识和制作方法。

1980年前后,李锁林已成为学校师生公认的风筝制作能手。有一年,丹阳举行全市风筝比赛,李锁林带领草埝小学师生组队参赛。他制作的“双鹤点头”风筝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原来,双鹤风筝外形上看是两只单独的仙鹤,但却是同一根线牵引的一只风筝,更妙的是双鹤飞天后,不仅姿态飘逸潇洒,还会在空中互相点头。

丹阳比赛后,李锁林获邀参加镇江地区的比赛,获得第一名;随后来到南京参加省级比赛,斩获第二名;紧接着,又作为江苏省代表队的一员,参加山东潍坊市第四届国际风筝节暨第二届全国风筝邀请赛,获得放飞第二名,总分第七;次年参加北京国际风筝比赛,获得三等奖、优秀奖等荣誉。

在众多的比赛中,李锁林创新制作的鹤串、虎串、嫦娥奔月、仙女散花、八仙过海、丹凤朝阳等特色鲜明的风筝,常常成为比赛或展览现场最亮眼的“明星”。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帮助李锁林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名气的“双鹤点头”风筝。如今,双鹤风筝的其中一只挂在李锁林家中的墙上,另外一只却佚失了。

李锁林说,整个双鹤风筝从构思、选材到完成制作,共耗时半个多月。“别看仙鹤的造型很简单,但制作的时候要很细心,两边的翅膀要一样大,每一根篾条都要粗细、硬度、重量一致,不然飞不上天。”

遗憾:多年力作下落不明,一身技艺无人继承

在李锁林的引领下,风筝成为了草埝小学的一大特色。江苏徐州、浙江舟山、上海等地纷纷组团前来参观,并给予一致好评;李锁林还受邀前往丹阳城乡各中小学校,开展培训、讲座,普及风筝知识,推动风筝活动的发展。

“做风筝、放风筝,手脑并用,能促进青少年智力开发,也能锻炼身体。”李锁林这样说道。正因为如此,他退休后还时不时到学校开设风筝讲座。

对李锁林来说,遗憾的是他制作风筝的技艺却无人继承:子女们各有事业要忙,带过的学生大多把扎风筝作为兴趣,缺乏钻研的毅力。

退休后,丹阳文化部门也组织人员向李锁林拜师学艺,希望能挽救丹阳濒临消失的风筝制作技艺。“有一次,来了两个年轻人,学了27天后走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其实只是懂了皮毛。”

“制作风筝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动手能力要强,要懂力学、气流学,还要会绘画。”在李锁林看来,制作风筝的技艺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最重要的是钻进去、静下心、坐得住,这样的人现在却成了“稀缺资源”。(记者 万凌云)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丹阳 李锁林 风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