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勃利黑陶焕发新的生机

​ ——黑龙江用“组合拳”传承发展勃利黑陶

2017年04月07日 09:58 | 作者:张建友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一捧东北特有的黑土,经过压滤、练泥、干燥、刻制、烧制等30多道工序,变成一件件古色古香、做工精巧的黑陶工艺品,随后被销往国内外……这些工艺品就是2007年被黑龙江认定为省级非遗的勃利黑陶产品。

3月底的一天,在黑龙江省勃陶实业有限公司陶瓷文化产业园,其艺术总监安树友告诉记者,勃利黑陶由山东陶瓷艺人传入,已有150多年历史。近年来,为了抢救这门濒临消失的非遗技艺,勃利县实施了非遗项目创新发展计划,打出了非遗项目与教育、旅游、文创产业相结合的一套组合拳,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走进中小学

勃利黑陶通过师带徒、家族传承、传帮带、建立传习所等方式进行传承。自2015年起,勃利县加大对勃陶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力度,本着非遗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在全县大面积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

非遗进校园首先要做的是教师培训。2015年10月,陶瓷文化产业园与勃利县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开展了勃陶制作技能教师培训班。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工艺美术师王玉臣通过实物和图片,为60多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勃陶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制作原理。勃利县教师进修学校老师李海说:“了解和学习勃利黑陶的艺术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对今后的美术教育工作非常有帮助。”

其次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走近黑陶。2016年7月,陶瓷文化产业园与勃利县镇安小学共同举办了“文艺志愿者引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很多小朋友第一次接触陶瓷制作,兴趣浓厚。活动中他们争先恐后地体验手工拉坯、泥塑等工艺,园区雕刻技师李喜玲手把手地给孩子们讲授拉坯手法和操作要领,“师徒”互动,其乐融融。

自2015年起,陶瓷文化产业园与勃利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已连续举办两届“黑陶杯中小学生陶艺大赛”,近万名学生和家长参加了比赛。逸夫小学学生王子源说:“陶艺制作让我体验到了‘玩泥巴’的乐趣,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还学到了很多美术和陶艺创作知识。”

据统计,陶瓷文化产业园近3年来针对中小学举办的培训和活动多达50余次,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起到了勃陶文化普及、勃陶艺术启蒙的作用。

开展体验传播

除了让黑陶技艺走进中小学,陶瓷文化产业园还将黑陶与旅游结合起来。产业园内的勃陶制作体验馆、勃陶博物馆、勃陶研发中心、勃陶生产基地、勃陶餐饮中心等设施,均按照“勃陶+旅游”的思路进行规划和设计,可引导游客在观赏与体验中进行旅游消费。

勃陶制作体验馆2015年投入运营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独具特色的勃陶艺术品,还能欣赏到陶艺师、雕刻师的表演,有兴趣的游客更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制陶的乐趣。2016年5月,七台河市老年大学及勃利县老年大学的百名师生来到体验馆,在参加陶艺制作后,退休老干部纪焕东说:“体验馆把勃陶与休闲养生结合起来,让我们老有所乐,真是太好了。”

据初步统计,体验馆已接待省内外返乡游客、社会团体、陶艺爱好者及中小学生超万人,社会效益显著。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亚强表示,让游客在参观中了解勃陶文化,在体验中传播勃陶文化,在消费中品味勃陶文化,达到了弘扬和繁荣勃陶文化的效果。

据悉,陶瓷文化产业园正与周边的西大圈国家森林公园、吉星湖、极灵寺旅游区、七台河万宝水库、石龙山风景区、依兰县巴兰河漂流等旅游资源对接,计划打造一个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创新平台

今年36岁的杨海明是勃陶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他设计开发的高端陶瓷礼品、婚庆纪念品、贺寿礼品、节日纪念品等系列勃陶文创产品,很受消费者青睐,一度供不应求。杨海明表示,目前,他正在努力创作花瓶系列、花盆系列、茶具系列、餐具系列等贴近生活、亲近大众的黑陶艺术品,争取早日实现“艺术品实用化、日用品艺术化”。

勃陶展示馆内,通体墨黑的勃陶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尊、瓶、炉、鼎、杯形式各样、古韵悠长。值得一提的是,因做工精良,勃陶不但多次在国内外展示评比中获得奖项,还成为黑龙江省各种外事及交流活动的馈赠品之一。

据陶瓷文化产业园工作人员张宏介绍,园区为省内外陶瓷艺术家搭建了创作平台,设立个性化创作工作室,吸引国内外有名气的陶瓷艺术家来现场制作,为有意发展陶瓷艺术的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不仅推出了一批高质量、有北方人文特色的勃陶艺术珍品,更努力解决勃陶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少的问题。此外,产业园还与黑龙江大学等大专院校对接,打造创新型交流平台,为院校提供原料及产品制作的全程服务,助力大学生提高创作能力,为文创产品开发夯实人才基础。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勃利黑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