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马长军:超级中学”开“分号”的反思

2017年04月10日 08:49 | 作者:马长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据媒体报道,近日,大名鼎鼎的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有“超级中学”之称的衡水中学进驻浙江省。据悉,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将对本校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50万元。但此事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是社会和学生的共同选择,也有人称“引进衡水模式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法人代表、执行董事肖家兴则认为,衡水中学施行的是一种特别清晰化的管理模式,确实量化到分钟,是因材施教、科学管理,努力将孩子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化。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新鲜,假如“超级中学”的支持者回答,无非是一个意思:“为了学生的前途。”即便他们说的是真心话,但我想应该继续追问:为了学生怎样的前途?就是考名牌大学的前途吗?那些考不上名牌大学,乃至无力跃龙门而无缘大学的学生难道就没前途了吗?我们的教育难道就是为了给几个名牌大学输送几个高分“产品”?

而对于某些“超级中学”的支持者,比如学校的管理者以及主管部门,大概会因为打造出这么一所全国响当当的“名校”,给大学输送了“优质产品”而无比自豪。

可依笔者看,这有借高考成绩的幌子为自己的政绩增光添彩之嫌。无论是已经破灭的湖北“黄冈神话”,还是如日中天的河北衡水第一中学、安徽毛坦厂中学等等,大都过于强调高考成绩这一单一指标。主管部门以及“超级中学”的学校领导,利用“马太效应”,集中了过多的优质生源,而且大量招收高分复读的学生,有人甚至称其为“高考工厂”。

有了着意打造的显著成绩,“重点大学上线率”“一本上线率”反复抢占媒体头条,这样的免费广告,往往可以吸引全省各地的学生打破头想挤进“超级中学”,而且很大可能是家长希望如此。想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到“超级中学”打磨,可以提高实现“梦想”的几率,何况这回还有50万元的大奖可期。为此花一笔大钱挤进“超级中学”,算是考上名牌大学的先期投资,是桩划算的事。所以很多在一定区域内小有名气的“准超级中学”基本都是超大班,而学校并不需要加大太多的投入,反而可以获取更多学费、食宿费等经济利益,事半功倍啊。开“分号”当然是扩大经营,难道真的有人以为这是为了教育事业、为了更多的少年考上名牌大学?

同时,“超级中学”所在地往往有很多外地学生家长租房陪读,这就带动了当地相关的产业发展。至于说,早晚有那么一天,政策有了变化,“超级中学”衰落了,甚至倒闭了,但这一切可能跟现在享受高考政绩福利没多大关系了。所以,即便知道“高考经济”是一种畸形发展,也很少有人会担忧推波助澜的后果。

于是,“教育也是生产力”这句话也被异化而流行了。有了几所“超级中学”的示范引领,某些地方为追求这种高考政绩,“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也打造起当地的“超级中学”来。也可以说,各省都有各自的“超级中学”,只是目前的名气不如黄冈中学、衡水第一中学、毛坦厂中学罢了。于是抢着跟“超级中学”联姻,也是一条捷径。

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我们的素质教育一直缺少叫得响的榜样。与此相反,关于“超级中学”的追捧,关于高考升学率的崇拜却日益严重。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某某学生考了多高的分数,何时听到某某学生在德体美劳等方面十分突出,更不用说有什么发明、创新了!有谁问过这群十几岁的孩子在“超级中学”过得是否快乐?他们在哪方面有特长需要发展?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是什么?

当一群本该朝气蓬勃的、思维活跃的孩子的青春被“超级中学”禁锢,失去了驰骋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即便我们有更多的“超级中学”,我们能提升教育水平吗?我们不该认真反思一下这样的教育政绩观吗?

(作者单位为河南唐河县第七小学)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马长军 超级中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