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地标性夜市,当更多引入民俗文化样式

2017年04月11日 15:53 | 作者:王洪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媒体日前报道,上海正有计划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年内力争推出4至5个能体现上海饮食文化、民俗风情且满足海内外游客多元消费需求的“地标型夜市”。

人们对“夜市”的概念,目前还普遍停留在夜间可经营交易的拍档市场,如同台湾的士林、高雄、垦丁夜市那样,上海肇周路、寿宁路、昌里路、吴江路、虹梅路老外街等餐饮集聚类的地方,都是市民熟知的沪上典型地标性夜市。

今年在锦江乐园开办的第三届士林夜市,除传统的台湾小吃和特色餐饮,进门的几十个摊位,引入剪纸、糖画、编织、雕刻、手工制作及伴手礼、文创用品等样式,在丰富市民夜间休闲的同时,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样式,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构建一种夜市经营的全新内容。

地标性夜市植入民俗文化的内容,是新颖商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也是上海消费市场发展的新目标。喝一杯奶茶、吃几扎烤串、尝一碗虾肉馄饨、品一点特色小吃,是市民夜市消费的一种常态情景,如果融入民俗文化的制作、表演和陈列内容,一定会极大丰富夜市经营的内容,增加夜市的吸引力,引导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走进夜市休闲消费和欣赏。

上海的消费市场已迈入万亿元级,而注重文化消费的作用,是提升夜市影响力重要的因素。从一般的餐饮集聚型夜市,到包括百货商场、商业街、夜排档,乃至文化娱乐设施的商业场所经营,都是夜间经济的缩影,有必要融入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展示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包容情怀。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各种活动和样式丰富多彩,而且尤其适合在各类地标性夜市进行展示,诸如元宵节赏灯、端阳节包粽子、猜灯谜、剪纸、雕刻、各式手工艺非遗项目,把民俗文化的样式,组织传承人进行表演制作,会同夜市的特色小吃、各种传统老字号的销售结合起来,让“传统民俗文化”与“都市民俗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创意展示,千方百计的让市民在其中吃的开心、玩的有趣、看的增智,一定会助推上海的民俗文化传承,在路过性消费的夜市经营中,彰显新的活力和别样风采。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夜市 文化 民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