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欣赏广州外销扇可去这三个博物馆

2017年04月13日 09:38 | 作者:白芳 | 来源:新快报
分享到: 

其中省博物馆清代广作外销扇涵盖外销扇四种主要形制

目前在广州市内,对外销扇收藏较多的博物馆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及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在介绍该馆情况时表示:“它们大致反映了清代广州成扇外销的历史发展脉络。”

走访

三个博物馆的所藏 大致反映了清代广州成扇外销发展脉络

收藏周刊记者日前走访发现,目前在广州市内,对外销扇收藏较多的博物馆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及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其中,据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白芳介绍,广东省博物馆在清代广作外销扇方面收藏有200余件,它们品类齐全,质量上乘,既有制扇名家的代表之作,又有丰富详实的档案记载,“具有很高的展示和研究价值”。就形制而言,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广作外销扇基本涵盖了外销扇的四种主要形制,即:骨扇、折扇、平扇、羽扇。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方面在近年来,则辗转从欧美征集清代外销“广州扇”,其馆长黄海妍介绍,它们的制作时间大概自清雍正朝至十九世纪中后期,数量仅有48把,计有象牙折扇9把、累丝银扇1把、金漆折扇5把、玳瑁折扇2把,团扇2把、纸面折扇13把、刺绣折扇10把、檀香折扇2把、杂扇4把。“在征集之初,主要从制作工艺的精美程度来考量,之后渐成系列,发现它们大致反映了清代广州成扇外销的历史发展脉络。在这个脉络之下,我们看到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的一缕缕清风,借着一条条贸易航路,从广州吹向欧美;清风吹拂之下,是波澜起伏的中西文化汇流。”

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中,收藏周刊记者则在展厅看到正在展示的成扇有60余把,多为折扇,材质涵盖象牙、檀香、黑漆描金等。

鉴赏

清道光黑漆描金凤纹开光人物纹骨扇

纵20厘米,横33.5厘米,21档黑漆描金扇骨丝带连缀。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常以黑漆或朱漆为地,用金粉或银粉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乾嘉之际的描金漆扇以葡萄藤蔓纹装饰为主,并常伴有来样定制的徽章纹样;道光中早期流行以山水动物纹为主,以葡萄藤蔓纹为辅;道光中晚期庭院人物故事题材成为主流纹饰。此扇大骨双面以金、红两色漆绘福庆有余、童子麒麟等吉祥纹饰;小骨顶部以人物、庭院纹饰相间装饰;扇面主体双凤纹云头形开光内绘男女老幼手中持扇,在西式庭院中纳凉悠闲的生活情景,边饰辅以花蝶、麒麟、宝书、画卷、珍禽等纹样;底部饰西洋卷草花卉,扇背图纹相近,有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之气。(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清道光透雕象牙骨缎面 广绣花鸟纹折扇

纵27.8厘米,横49.5厘米,由16档象牙扇骨组成,大骨剔地浮雕柳亭人物,小骨劈丝锦地,浅浮雕通景庭院人物花卉纹样。米色缎扇面,双面五彩丝线广绣花鸟纹,以平针、咬针、插针绣花卉,续针、扭针绣花枝,渗针、舒针、转纹续针、洒插针、勒针绣飞禽,绣画中的花卉设色淡雅,珍禽羽翼用色艳丽,画面清静中又多几分活泼。在绸缎纱绢罗等质地上织绣花鸟图案是中国传统团扇常见的装饰技法,广州制扇艺人针对海外市场需求,在融合广雕和广绣精湛工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织绣工艺装饰在开合自如的折扇之上。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红漆描金纸面折扇”和“黑漆描金纸面折扇”

这两把折扇分别是红漆和黑漆描金扇骨,这种大型开光黑漆(或红漆)描金折扇,流行于道光中期,也就是在1830-1840年之间。“黑漆描金纸面折扇(不对称)”这把折扇的扇面作不对称型,扇骨变成了较为简化的黑漆描金人物纹,属于道光晚期的式样。纸面折扇的反面都绘有花鸟纹,如玫瑰、藜芦、蔷薇一类,画法属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工精细,但较为拘谨,有匠气。

(现藏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黑漆描金葡萄纹折扇

主体纹饰是用赤金和青金两种色漆描出葡萄藤蔓纹,扇面可见3个开光,中间为“双心形”,里面还预留了一块双心形黑色块,当为预备绘画纹章所用;两旁各有一个椭圆形开光,三个开光内都绘描金花卉纹。扇叶上下两端的弧形边饰也绘有这种花卉纹,扇叶顶端呈半圆形,绘有整齐的网格纹。整把漆扇画工精细,富有装饰性。黑漆描金山水纹折扇的扇面仍然以绘葡萄藤纹为主,但三个椭圆形开光内出现了绘山水纹饰。这把黑漆描金折扇,在每片扇叶的顶端都绘有一款动物,分别有鼠、鹿、狮、羊、蛙、猪、猄、狗等动物,形态生动逼真,画工细腻。

(现藏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名词解释

●骨扇

仅由扇骨构成,用丝带连缀,展开后扇骨相叠自成扇面的扇子。这种形制的扇子在中国传统扇中从所未见,是西方来样加工订制的欧洲造型的扇子。骨扇也是存世所见最早的广作外销扇的形制,它在17世纪晚期的康熙年间就已大量出现,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风行两百余年而不衰,是外销扇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款式。

●折扇

由扇骨和纸质或丝质扇面构成的扇子。中国传统折扇出现于宋代,流行于明清,因其开合自如,携带方便,集诗书画艺于一身,有“怀袖雅物”之称。在扇骨的选择上,中国传统折扇视“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例,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外销折扇的审美取向则与传统折扇大相径庭。象牙、术婿、碎碟、黑漆描金、檀香木,甚至是金银累丝,外销扇的扇骨无论是材质的选择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是极尽奢华繁复、精工奇巧之能事。外销扇的扇面或绣或绘,注重运用西方技法再现东方风情,它们色彩绚丽,装饰华美,中西艺术风格融合的特征尤为明显。

●羽扇

用鸟禽的羽毛制成的扇子,也是中国古老的扇种之一。扇古称“婴”,《小雅·广服》:“大扇谓之婴”;《周礼·巾车》:“有霎,羽盖”;《宋史·仪卫志》:“古者羽婴,皆编次雄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是仪仗用扇。实用型的羽扇出现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流传不衰。羽扇以扇柄居中,两边用羽对称排列,故羽扇也是一种不可开合折叠的平扇。19世纪中叶,广作外销羽扇在美国市场颇受欢迎,它们材质丰富,色彩华丽,款式各异,既有中国传统式样的平扇,又有按照西方市场需求特别生产制作的折扇。19世纪中叶,羽扇在美国市场颇受欢迎,材质丰富、色彩各异的羽折扇、羽团扇大量从广州口岸销售出去。1832年纽约举行的近6000件“广东扇”拍卖中,其中有100件白羽扇。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李培浩

(本版部分内容据《清代广作外销扇》白芳著)(本专题图片由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提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广州外销扇 博物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