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田野上演农机总动员:从"谁来种地"到"机器种田"

2017年04月14日 09:37 | 作者:白田田 周勉 张兴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谁来种地?”这是近年来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机器种田!”或将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记者在粮食主产区湖南、河南等地采访看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各类新型、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应用,“补短板”“降成本”效果明显。

新型无人机成田间“新宠”

直径达1米、多旋翼、自动按预设轨迹“刷田”洒药……记者到达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观佳村时,湖南高垅航空植保公司的技术员罗笠正在教当地种粮大户操作新型无人植保机。

今年春耕时节,新型无人植保机在湖南格外受欢迎,“买台无人机”成为很多农业经营主体的必选,有的合作社一出手便购买了3台。据统计,湖南新型无人机已推广了500多架。

湖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洪明介绍,目前,湖南省共有十多家生产农用无人机的厂家。这些企业和农机部门近两年培训了1000多名农民机手。

衡阳是湖南中部有名的产粮大县。衡阳县农机局副局长王建新说,当地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已购买无人机20多台,每台价格4万至6万元不等,政府补贴1.6万元。

在农业大省河南,无人机同样是农机里的“战斗机”。河南信阳市银来航空器材公司总经理骆永海说,他们公司有50多架无人机专门从事植保服务。最近,他们针对部分地区冬小麦条锈病开展统防统治,5天时间喷药2万多亩。

全程机械化新科技“显神通”

外形酷似“冷库”、电脑控制温度和湿度、秧盆整齐叠放,48小时可完成种子催芽……记者在湖南长沙、衡阳等地看到一种新颖的“催芽室”,专业术语叫做“暗室叠盆智能育秧车间”。

3月以来,湖南遭受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而“催芽室”里却是温暖如春。业内人士说,长期以来,育秧是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一块短板,而这种新型育秧方法,让秧苗长得又好又壮,还不易受到天气影响。

在耕地环节,作为传统农业机械的拖拉机,也涌现出不少新技术。中联重科衡阳地区的农机经销商孙永军说,中联重科拖拉机产品采用高花水田轮胎、液压转向器、防水装置等,更加适应南方水稻耕作特点。有的还可以选配GPS和传感器,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衡阳衡拖农机制造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屈平生说,国外有的拖拉机能做到耕地、平整、插秧“一条龙”,甚至实现“无人驾驶”。目前,国内农用拖拉机也在朝着智能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插秧环节,湖南省今年大力推广一种由本地企业研制的“化肥同步深施机”。这种新型设备加挂在高速插秧机上,在插秧机作业时同步精准施肥,可减少化肥施用量30%以上。

轻松种田当个“新农人”

开着一辆白色小汽车、穿着整洁的西装皮鞋、讲着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衡阳县富农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准是“新农人”的代表。

“我们共有68台农机。”刘准告诉记者,目前,他租种了3000亩土地,由于采用全程机械化,雇工只要30多人。而在2011年,他最多时需要雇400多人。

人工转向机器、小农业转向大农场、传统农民转向新农人,农业供给侧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衡阳市农机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过去农业比较效益低、劳动强度大,现在由机器代耕、代插、代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没人种地”的局面。

孙永军说,以前种田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现在很多农民购买农机时特意强调要配置空调,希望干活能轻松一些。

一些传统农民也在加入这场变革。衡阳县岘山镇金杨村46岁的村民肖少忠,原来连电脑和智能手机都不太会操作。今年他所在的仕高农机合作社购置了第一台无人植保机后,他主动提出参加机手培训,并顺利通过了模拟练习、实机操作和考试。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农机 无人 机器 种田 农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