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书法需要学养——李钢书法之路概说

2017年04月14日 14:35 | 作者:刘照丁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撰文评论李钢的书法,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与学养。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论书》中说:“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李钢正是以《浅谈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 《米芾〈蜀素帖〉遒劲典逸气迈高》 《一瓣心香顿开法门》 《米芾〈苕溪诗卷〉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等一系列论文和专著《中国经典碑帖笔法临习——李壁墓志铭》表明了他的悟道成果。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李钢

李钢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写字。父亲是读私塾出来的文化人,每年除夕都为街坊邻居写春联,而他就在一旁帮着研墨韵笔。耳闻目睹人们对笔墨神韵的崇敬之后,他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了毛笔。小学、初中的课外之余,毛笔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上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恩师——新华社外事组组长陈弘毅。他的好学深得陈弘毅喜爱,陈弘毅抽空便教授他古文学知识,并亲自选择了50首唐诗宋词让他背下来。有一次,他在陈弘毅家看到一本《中国古代勤学苦练的故事》 ,当即被其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于是便借回家中,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把这本几十万字的书抄了一遍。陈弘毅看后非常感动,主动写信介绍他去拜见书法家康雍和康殷学习书法,之后他又求教于刘铁宝、张维等老师,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李钢认真临习欧阳询《九成宫》和颜真卿《多宝塔》等法帖。常年读书写字的习惯使他成为部队的文艺骨干。从部队转业到企业后,虽然担任领导职务工作繁忙,但他仍坚持挤出时间读帖临习,并先后到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潜心研究书法理论和创作实践。在学习书法旅途中,他遇到另一位恩师是书画篆刻家洪亮。洪亮以深厚的学养澄清了李钢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提升了他的书艺境界。

清代学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学书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在一些艺人浮躁玩世的今天,李钢却围绕这“二要”下足了功夫。他一方面修身养德,积极参与慈善公益,立人塑心,以书画艺术温暖人们的心灵。他跟随中国书协中直分会深入农村,开展书法下乡活动;跟随北京东城区文联、东城书协去北京女子监狱慰问狱警,为服刑女子讲解书法知识,书写正能量作品,并由他在监狱举办专题书法讲座;跟随慈善组织深入云南、青海等偏远山区,对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零距离进行书法指导;他还带领员工与北京门头沟深山里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文化共建,为学校开办书法班,捐钱捐物支援教学。在李钢的心里,慈善公益和传统文化传播是他的两副担子,对此他不计名利,乐此不疲。近期,他又被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特聘为“现代家庭文化教育基金”书法专家。另一方面,他潜心书学。他说:“学要富,书法是知识的套餐,涉及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只有每一个知识都融会贯通了,才能全身心投入书法创作,进而以自身性情营造出意境美,只有运用哲学的思想统一考量,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创作,才能使创作的作品达到既有变化又统一于和谐,进入变化无穷、和谐无限的大美境界。 ”正是这种“学要富”的驱动,使他“读万卷书”孜孜以求,懂得了书法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懂得了什么是书法的“正脉” ,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懂得了书法创新的方向。也正是这种“学要富”的鞭策,使他“走万里路” ,深入大自然陶冶情操,探究前人遗产,增加思想厚度。中国和世界许多文化圣地留下了他的思考,很多自然风光留下了他的足迹,天池的空灵之气、苏杭的巧夺天工、香格里拉的神秘静雅……欧洲教堂的雄伟、澳洲草原的辽阔、美洲海岸的闲逸、非洲陆地的狂野……使他情趣在滋润中趋向高雅,胸怀在震撼中走向博大。他说:“大自然丰厚的底蕴和千姿百态,为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自然界所呈现出的力度美、立体美、韵律美……为书法点画的‘仪态万方’创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不是书斋夜色里孤芳自赏的做作之美,而是在自然界中获取灵感的‘天趣’之美。 ”他在“读”与“走”的境界中领悟书学之道。

“书法是知识的套餐” ,李钢的“学要富”使其学养逐渐深厚,也使他的书法作品愈加成熟,步入了发展的快行道。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作品大展等数十个展览,还有多幅书法作品被专业报刊选登和被大学书法教材选用。唐代书家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 ”李钢的作品正是“先文”而后墨的成果。的确,他是在“学要富”的基础上求通变,是在法度内的任意挥洒,他把书法完美地融入了知识的“套餐” 。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书法 学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