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两只手”

2017年04月17日 13:55 | 作者:韩保江 |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2017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抓手和“牛鼻子”,而且是整个“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2017年如何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全面安排,除了提出继续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三去一降一补”外,还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u=1496934338,1984762476&fm=23&gp=0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制约中国经济高效良性运行的结构性、体制性障碍,切实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仅靠政府“拳打脚踢”,用好财政、金融、产业、区域、投资、消费、价格、土地、环保政策等“十八般武艺”还不够,还必须依靠市场发力,通过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保护各类产权,发挥供求均衡和价格引导机制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予以保障。归结一句话,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用好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只手”。

从理论上讲,用“两只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始终强调要用好“两只手”,不搞单打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必须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有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冲破各种利益藩篱的阻挠。而要实现这样一个根本目的,没有政府的参与和政府的“自我革命”,仅靠发挥市场作用是不可能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结构性失衡,与“越位”有关,与“缺位”导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亦有关。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政府要“自我革命”,把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化、严格保护各类财产权、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提高公共产品与服务、维护公平正义和宏观经济调控等牢牢抓在手上,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真正做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和乘法。

从实践上看,无论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要推动一批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基石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如国企改革、土地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改革等,都需要政府力量和政府推动改革的规模经济效应,只有这样,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正能量才能充分释放,更多更优的稀缺资源才能最大限度配置在劳动生产率更高、发展潜力更大、老百姓需求更迫切的行业和领域,进而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当前,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优的健康发展态势日益明显,尤其是工业回暖,企业利润显著增长的现实也充分证明,只要政府在“三去一降一补”上真出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品换代、品牌培育上唱主角,全要素生产率就会大幅提高,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就会不断涌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就会加速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就能从经济繁荣中获得更多实惠。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结构性 政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