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刀”与“木”的精神洗礼

——品读戴政生黑白木刻作品

2017年04月17日 15:16 | 作者:袁宙飞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刀”与“木”的对话是中国版画在格物致知、物尽其性的经典呈现。黑白极色的展现是“刀”与“木”之间张力极致的诠释。

新纪元之舞  戴政生

刀法,黑白木刻艺术的生命之所存;木味,艺术家情感修养之所现。木与刀之间的对话,犹如心与物之间的感应,刀刀放刃于木板之上,刀刀倾诉着艺术家的情感。“刀味”与“木味”承载的便是戴政生的情感记忆和艺术心路的足迹。在他的刀与木之间传达着生命的追问、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记忆……正如戴政生所创作的木刻作品《孝治天下》 ,此作品以汉代为背景,以《孝经》为创意基点,选取《举孝廉》 《孝感动天》《缇萦救父》 《行佣供母》 《卖身葬父》 5个主体画面构成表达行孝、举孝与孝治的主题思想。借鉴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特点,汲取剪纸影像效果,运用阴刻与阳刻交叠的手法,排刀与方刀并进的技法,进行视觉图式的创构。画面中刀与木的对话是线条节奏的唱响。疏朗处,粗狂有致;繁密处,纤毫不乱;刀刀梗正,人与物象皆确然立于木上。画面中的黑白韵律亦是刀与木对话间的取舍。于舍处,气韵畅达;于留处,浑厚沉稳。刀法时而刚劲有力、时而婉转流动、时而饱满盈阔、时而残缺苍古,于变化中构建统一,于留痕中言说木的力量。刀与木之间的交响变奏诠释着戴政生对孝之义理的情感解读。

每一幅作品真情实感的流露不仅仅是在于内容主体情节性的表述和形式感宏观有效性的传递,更在于为此引起共鸣的、艺术家动之以情的木与刀契合间的痕迹,这是木味与刀味之间的表情和言辞。正是它们在久久地诉说着每一幅画作背后的精神世界,每一幅画作背后的那个耕耘者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境界。

品读戴政生的作品,会在不经意中与传统相遇,却又在大黑大白的极具现代的构成中感受到当代艺术的不拘与巧思。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形成了其作品独有的艺术张力和魅力,令人回味与追想。比如极其富有中国情结、东方文明情怀的系列作品《窗2号》 《苍穹之门》 《东方智者》 《望东方系列》 《长河》 《大地钟声》等,在黑白画面徜徉间,会与中国的诸多传统文化符号相遇和对望,触发冥想的刹那。

鲁迅在《 〈木刻纪程〉小引》中曾说过,“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富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心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戴政生的版画便是在“采用外国的良规” ——将各种中西刀法结合的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择取中国的遗产” ——将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形象进行提炼,融入创作内容中,将传统赋予现代生机,形成别具一格的戴氏版画风格。在由国际奥委会主办、文化部和北京奥组委共同支持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中,斩获银奖的黑白木刻作品《中华飞刀》便是将民间皮影中的形象与中国传统武术相结合。在《金》 《木》 《水》 《火》《土》系列中,以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提取窗花、吉祥文字、剪纸、户牖等元素进行版画语汇的创新,运用打散、聚合、均衡等多元方法重构画面节奏,赋予传统元素以新境。

以作品进行精神反思是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戴政生的作品不仅关注传统与现代对话,更关注自然、时间、生命的价值本源。在其创作中,以写意的木刻手法融贯自由想象之中。从《人类后风景》到《回忆长江》 ,从《创造三峡》到《神·门·人》 ,内容从嘉陵江到长江三峡,从大足石刻到梁平木版年画,篇幅愈来愈大,题材亦不断拓展到对人类无休止的战争、对自然疯狂掠夺行为的检讨、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这些作品以象征写实的手法,新图式语素的表达,以巨幅黑白强对比的画面呈现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这些巨幅版画作品的创作不仅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投射,更是对体力和耐力的惊人挑战。要知道这些宏幅巨制从刀刻到上版印制全部是戴政生一刀一刀刻制,一点一点磨制而出。木蘑菇每次接触纸面捺印的面积大约在0 . 5平方厘米,而印制一张版画常常是一气呵成,中间如若离开,墨色会干,易导致印制错版或不清晰,印制一张画作大约要不间断高强度工作7至8小时,故可以想见创作这些巨幅版画所耗费的心血。

而对于这些超大幅的黑白木刻,戴政生总是以探索式的好奇心不断创新着,以旺盛的创作精力和坚持不懈的执着力不断突破自我。正如戴政生所言:“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视觉一瞬的图像,保留了人类的过去、昨天和当下的信息,并影响、延伸至永远。要让今天的艺术承载当代人类的思想,穿越时空,去感知和触摸未来。 ”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刀 木 黑白木刻作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