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把“生前身后名”当作从政追求

2017年04月18日 14:13 | 作者:刘忠友 | 来源:湖北日报网
分享到: 

生前 ,廖俊波曾让福建省“省尾”的政和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光荣称号。因公殉职后,党和人民再次给予廖俊波高度评价,习总书记称之以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无数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表达了追随和哀思。廖俊波用自己的“生前身后名”,生动诠释了一名合格党员的优秀品质。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谷文昌、焦裕禄、廖俊波不是同一时代的县委书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生前都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后都在老百姓的心中留下了抺不去的好名声。对比有些党员干部,在一个地方多年,工作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群众心中没有留下记忆,更有甚者,不仅没作为,而且乱作为,没有留下好名声,而是留下了坏名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唯有恪守“好名声”定力,才不会在是非功过里迷失方向。

追求“生前身后名”,与“浪得虚名”无关。“仕途一时荣,伟业千古事”。对待名声,有两种人是很危险甚至是很可怕,一种是认为名声无所谓,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好,这样的人往往无所顾忌、无所约束、我行我素;另一种是浪得虚名,搞数字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尽做一些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华而不实、杀鸡取卵的事情。珍爱名声的人会像珍爱生命一样,把名声当作“人生座标”、牵引前行,当作“紧箍咒”、鞭策自律,当作“兴奋剂”,滋润动力。

追求“生前身后名”,与“两面人”隔绝。“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恒念如初、痴心不改、矢志不移,才能声名久播。就像廖俊波那样,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不管到什么地方,像画家一样画出绝美的图案;不管面临什么的困境,都能拿出意想不到的新招;不管遇到什么急难险重的任务,都能像救火队长一样迎难而上,从来不干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顾现在、不管将来的事情。当“两面人”,总会有被识破的时候,任上识不破,任后会被识破;生前识不破、身后会被识破,终究留不下好名声。

追求“生前身后名”,群众至上最关键。“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有没有好名声,群众才是真正的评价者,谁远离了群众,必将遭到群众的抛弃。廖俊波始终把群众的幸福生活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老百姓收入低,他让县域经济冲进全省十强;政和县23年没出一个清华、北大生,他大力发展教育,年年给老百姓带来惊喜;老百姓门前河水挡道,他将修栈道列入民心工程;贫困家庭的孩子面临考起却上不起中专的困境,他每年寒暑假资助2000多元。廖俊波把群众装在心上,群众就把他“顶在头顶上”。

追求“生前身后名”,核心是以实干论英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群众心中有杆称,干没干事全然知。事业都是干出来的,不是纸上谈兵谈出来的,更不是漫无边际吹出来的。廖俊波在主政政和县四年期间,完成征地7000多亩,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8.03亿元,财政收入从1.6亿跃居4.5亿元,创造了惊人的“政和速度”。如果没有“拼命三郎”的干事精神,是不可能创造这些奇迹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古人尚且能够以国与天下利益为重,追求“生前身后名”,今天的共产党人,更应该以“干事为民”为导向,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矢志不渝的追求,以“生前身后名”的精神追求,铸就干事创业的时代丰碑。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生前身后名 追求 群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