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80后侗族女孩杨苗:千丝万缕五彩线织出侗锦新世界

2017年04月26日 13:34 | 作者:田甜 | 来源: 湖南日报
分享到: 

杨苗 图/张杨

名片

杨苗,80后侗族女孩,参与主创设计的“梭说侗锦亚麻系列作品”荣获首届湖南文创设计大赛金奖。

故事

4月15日晚,古老的侗锦在长沙音乐厅焕发异彩,“梭说侗锦亚麻系列作品”荣获首届湖南文创设计大赛金奖。侗族姑娘杨苗手里握着奖杯,笑容像侗寨里的花儿一样美。

杨苗是“梭说”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她出生在通道的一个古老侗族村落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侗家阿妹。她的妈妈是村里出名的巧手,织出的侗锦花色美、质地好。小时候睡的小被子、妈妈背她的时候用的背带、头上五彩的头帕、身上穿的衣服、侗家姑娘出嫁配的八件套……从记事起,侗锦就是杨苗生活的一部分,在她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抱着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愿望,中专毕业后在乡镇中学任教的杨苗,考上了湖南大学。

来到长沙,来到新的世界,杨苗才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的和侗寨不一样。“大家对侗锦很好奇,也有很多人问我,侗族有什么特色。”杨苗说,这时她才发现,原来侗族文化这样的独特,才开始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侗族的民族文化。

2009年,在湖南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杨苗加入了“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团队。这个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与湖南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牵头组织的团队,致力于传承与推广侗族传统文化。

“新通道”成了杨苗与家乡沟通的新通道。2009年至今,已8年时间,“新通道”项目的成员一轮轮更替,杨苗却始终坚守,她笑称这是“八年抗战”。

组织当地留守儿童参加美术培训班,为侗族文化制作宣传纪录片,为乡亲们开旅馆设计样板房……杨苗一次次穿梭于外界与通道之间,为家乡引来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援助,也带来了外面的设计师来采风、考察,而美丽的侗锦最受设计师们的青睐。

千丝万缕的五彩侗锦线,牵起了杨苗和家乡剪不断的血脉。2014年,“梭说”在“新通道”中孵化出生。“梭说”的诞生是一次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主创成员中,杨苗与侗锦非遗传承人粟田梅来自通道,而设计师卢靖毅博士、Luigi则来自国际时尚之都米兰,设计师杨媛媛、杨婷则来自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起初,来自海外的设计师们在美丽的侗锦上收获了许多灵感,设计的图案美轮美奂,却不符合侗锦织造的规律,织娘们织不出来。经过设计师和织娘反复地沟通,才终于打磨出了如今这可以实现的美好设计。

杨苗介绍,这次获奖的“梭说”作品分成了两个系列。“木系列”以原木棕色为基调,配色来自侗家的吊脚楼,颜色的变化就像是木楼上新旧木板颜色的拼接,而中间穿插的那抹红色,则是有一次见到吊脚楼边上晾了一双小孩的红靴子,而突发的灵感。“蓝系列”设计源于侗族人蓝色的衣服、蓝白相间的头帕,这是侗族服饰中最重要的色彩。

“‘梭说’将传统侗族纹样重新排列组合,收敛彩锦的锋芒毕露,放大素锦的朴素大方,使之更符合现代美学理念。”说起侗锦,杨苗的眼睛里满是神采,“侗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希望它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颁奖典礼上,杨苗宣布,“梭说”团队一致决定,把项目获得的3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来。杨苗说,他们将在通道建一座侗锦文化博物馆,在“侗锦之乡”为喜爱侗锦的人们,建造一个系统了解侗锦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建造一个侗锦的网络数据库,让外面的人们,也都能更好地了解侗锦。

传统与现代,坚守与创新。也许“梭说”的轨迹亦是杨苗人生的隐喻:侗族文化的美好,终将走出侗寨,走向更宽广的世界。(记者 田甜)

编辑:梁霄

关键词:80后 侗族 女孩 杨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