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国企”岂能当“家业”

2017年05月05日 15:01 | 作者:谢仕亮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巡视一线”栏目一篇题为《“他把集团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的文章引起关注。文章披露,云南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又把集团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把“企业”当“家业”,自定路线当“王道”,践踏纪律太“霸道”,精心编织着自己的“网络帝王梦”,是巡视组做了他的“惊梦人”。如何防止国企干部把“企业”当“家业”?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蒋璟璟(四川成都 职员):把国有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业,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一则在于企业内部权力架构设计的缺陷,主管者往往凌驾于体制化的制约框架之上,因而变得任性妄为;再者,这也是由于庸俗的官场文化的浸染,在现实中基于工作安排的上下属关系,往往异变成了赤裸裸的支配与附属关系。于是,掌权者变成了所谓“独立王国”内的绝对支配者,所有人都要追捧、迎合……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真正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还充斥着浓厚的个人色彩与长官意志。在此前提下,“企业”被个人权力所捆绑、所劫持,可谓是大概率事件。应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还是要重申党纪国法,把权力关进笼子;另一方面则是要以符合组织纪律以及市场规律的方式,改善企业内部的权责分配。

杨朝清(湖北武汉 高校教师):将企业的发展完全归功于个人,将企业当成“家业”,这样的做法说轻一点是不能清晰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说重一点是公私不分下的权力失范。将企业当成自家的后花园,习惯了自说自话、自行其是,让干部很容易在欲望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意识与规则意识被不断突破,当公私界限被人为地忽略、模糊乃至漠视,当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少数干部就难以进行清醒的自我调试,将企业异化为自己的私人物品。只享受了角色权利却背离了角色规范、回避了角色义务,让少数“忘了初心”的干部,最终“难得始终”,既影响了企业发展,也让自己得不偿失。

王言虎(北京 媒体人):不只是王建又,十八大以来众多落马国企高管中,蒋洁敏也好,廖永远也好,他们落马的原因,无一不是把企业当家业。国企高管把企业当家业,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力不受制约,国企高管一旦把自己定位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的大家长,就意味着他们在国企物资采购、意见征求、信息公开等方面搞“一言堂”,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二是当他们的决策对国资造成损失之后,还不用承担责任。因为把企业当家业,就意味着国有资产成了他们的私产,即便处理不当,封闭的环境之下,他们也难以被追究责任。也正因此,才会出现某大城市价值数亿元地块三次1元钱贱卖的现象。防止国有企业家族化,就是要用制度构建防范国企领导腐化的护城河。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家业 企业 国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