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周文重:亚洲是下一阶段全球化的关键词

2017年05月08日 11:27 | 作者:周文重 | 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 

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时刻,我们格外需要为它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新的动力在哪里?答案之一便是亚洲。

全球化面临严峻形势,要更包容不能“开倒车”

针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之声近年来的确有增无减,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全球化遭受挫折。去年春天,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年底,美国选出新总统,主张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2016年末,博鳌亚洲论坛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会议探讨全球化未来,形成重要共识。一方面,全球化要照顾到被边缘化和利益受损的人群,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和积极面应予以充分肯定和坚持,不能“开倒车”。

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而不是单纯的主观愿望。全球化起于贸易,快速发展于投资,进而扩大到人的自由流动,范围由窄而宽;从降低关税到关税为零,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从单一市场到货币联盟,水平由低渐高。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不是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市场的内生需求,是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全球化是人类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化、大趋势。在这种变化中,必然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受益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亚洲和新兴经济体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受益者之一,并已崛起为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对话平台之一,有必要通过每年一次的论坛年会,为全球化明是非、正视听,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鼓与呼。2017年博鳌论坛年会的主题是“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围绕这一主题,今年年会的主要内容分为全球化、增长、改革、新经济四大板块。其中,“更加包容的全球化”是年会的基调。

理性对待质疑和反对,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

对全球化的质疑或反对,基本来源于两类:利益受损者和受益程度相对较低者。当然,也有非经济因素的反对之声,比如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总体上看,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福祉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摆脱贫困就是力证,它们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有了长足进步,发达经济体更是从中受益。且不论全球化为其开拓的广阔全球市场,如果没有中国、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物美价廉的产品,何来发达经济体长期受用的低通胀环境?不能因为全球化有某些不足,就否定全球化。正如不能因为改革损害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就否定改革。

有意思的是,时下反对全球化最为高调的声音和最为高调的事件,恰恰发生在最为推崇市场力量、最早大力推动全球化的美国、英国。当年的推崇、时下的反对,主观的成分似乎多了一些。不尊重市场、不尊重客观,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也改变不了全球化的客观趋势,西方的政治家和民众迟早会认识到这一点。当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受益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这意味着未来需要有重大的改革和调整,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不管怎样,我们仍应保持信心,否则只会越搞越糟。

改革发展中的亚洲,为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时刻,我们格外需要为它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新的动力在哪里?答案之一便是亚洲。亚洲有活力,依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有愿景,能够在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亚洲有未来,未来在于信心、改革、合作。亚洲依然是全球经济引擎。为此,2016年论坛年会的主题就是“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实际上,新未来、新活力、新愿景,也可以说是下一阶段全球化三大关键词。在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亚洲和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内外环境有了质的变化,发展理念和模式面临严峻考验。亚洲下一步如何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怎样,为世界所关注。

据 IMF 估算,亚洲已占全世界经济的40%,且在未来4年内将贡献全球经济成长近 2/3。就亚洲经济自身而言,需要内外共同发力。概括起来说就是两句话:内要改革,外要合作。在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全球化的问题上,还特别想说一下,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面对种种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通过G20、APEC、10+1、10+3、中日韩三边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积极地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通过提出中国方案,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动力源作用,支持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结构,使全球化成为普惠和包容的全球化。当前,国际上对于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乃至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众说纷纭,有些是比较中肯的,也有一些有误判和一厢情愿的成分。总体来讲,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和全球化格局中的地位也必然稳步上升。世界经济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也需要新的气象。

各国加强融合整合,让亚洲经济走出困境

亚洲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式各异,面临的挑战有各自的特殊性。亚洲经济的复杂多样性,既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短板,又是亚洲经济合作的机遇。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合作共赢是亚洲经济走出当前困境的必由之路。中亚、中东、南亚、新东盟等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有些则刚刚起步,需要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而这些正是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所长、所强。另外,亚洲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互补性,通过合作,亚洲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互联互通大有可为。在这种互补性基础上进行的产能、技术、装备合作,既能消化输出国的优质富余产能,又能促进接受国的工业化,一举两得。

当前,各种形式、层次和水准的自贸协定,包括双边、多边,全面开花、你追我赶。我们对此持开放态度,希望看到这些协定的良性互动,而不是互相排斥。从根本上讲,这些自贸协定都应服务于促进全球贸易、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亚洲的趋势是各国之间在加强融合、整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很多困难和障碍。不过,亚洲应该朝这个方向走下去,将区域合作、多哈回合、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国倡导的亚太自贸区不断继续推进。

与此同时要注意,冷战遗留问题在亚洲仍然存在,中美曾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希望美新政府能坚持这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不冲突不对抗的共识。亚洲需要中美加强良性互动和合作共赢。毕竟,如果中美不能有效合作,亚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中美关系是亚太安全和繁荣的基石,希望美国能客观接受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影响扩大的现实,中美应一起促进亚洲国家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利益。

作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周文重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亚洲 全球化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