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共享”不是毒药 而是大城市病的一剂长效解药

2017年05月09日 09:59 | 作者:吴云飞 | 来源:新华思客
分享到: 

“共享单车”的两层风险

去年的7月份,我刚听说共享单车概念的时候就对它特别感兴趣,那时候摩拜在上海刚试运营了几个月,还没有进入北京。从当时看来,这个模式刚需又高频,租金押金一起收,现金流好;需要涉及自行车的生产研发的供应链环节,还有很高的资金要求,壁垒应该是足够高的,并且用户迁移成本比较高,早期占坑的创业者先发优势巨大。

显而易见的优势,引来了蜂拥的创业者。据说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超过100家共享单车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据公开消息,摩拜单车从去年8月开始,在短短半年时间进行了7轮融资;而共享单车的另一强OFO也在同一时段进行了6轮融资,巨头也入局选择阵营加持,这个节奏在世界互联网史上都是空前的。

这种竞争格局下,共享单车似乎变得不像一门好生意了:

随着共享单车的数量增多,以及快速占领用户的需求,每辆车的使用效率会逐步走低;车辆折损、调度的运营成本高企,并且短期难有彻底的解决之道;随着竞争的加剧,用户可能对车辆有更高的体验要求,导致成本增加。例如第二阵营的小蓝车不久前发布了一款带变速器的共享单车,虽然目前阶段数量少,更多像是公关价值,但如果此举能引起用户明显的选择倾向,更高的配置定会被其他公司普遍采用。

但是我认为放在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中看,这些都还不是共享单车的最大风险。这些问题都会随着运营能力提升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步优化。而最大的风险是如果共享单车最终会带来城市的改变,那么最终需要面对的是城市以及其管理者。

从共享单车在北京的街头亮相算起,到现在仅8个月的时间,监管部门还来不及关照,共享单车就已经铺满城市的街头巷尾。今年春节后,从媒体上明显可以感受到市民普遍关心共享单车的停放、人为破坏、押金管理等问题,甚至是共享单车骑行者意外身亡的事故。这都一次次挑动着城市管理者的神经。

近期各地陆续出现了各部门约谈调研共享单车的新闻,这一幕与当年网约车何其的相似,有理由相信更明确的监管动作应该就快来了。

平衡共享单车与城市的关系,有几个显而易见的矛盾需要解决:

城市容量设计:主要矛盾体现在路权的分配。目前针对这一块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我个人没有查找相关的数据支撑。这将对共享单车提出最基本的物联网配置要求,市面上目前常见的机械锁应该会逐步退出竞争;

金融风险:主要问题在于押金的监管。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如果某家共享单车公司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用户可能无法退还押金;其次,部分共享单车公司采用了较低成本的方案,使得一辆车的押金几乎就能覆盖其制造成本,诱发无序铺量。

安全性:当共享单车被纳入城市规划的考虑范畴之时,对其安全标准的设计就成了基础要求。这估计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事前的生产标准、检查制度与报废标准等前置性设计,以及考虑保险基金等事后保障制度。

因此,抱着长期目标的市场参与者,应该更积极地拥抱城市,与城市管理者共同探索更优的解决之道,以免两败俱伤。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共享 大城市病 长效解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