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权衡:改变结构性失衡是全球化真正出路

2017年05月09日 15:40 | 作者:权衡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权衡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世界经济增长期待迎来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周期。如何理性认识全球化发展的问题?怎样推动新一轮全球化迈向更加公平包容性发展?相关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

新增长周期动力尚未形成

最近7年来,世界经济处在疲弱复苏的状态,全球贸易增长连续4年低于经济增长,贸易的引擎作用在减弱。受此影响,全球资本流动性放慢,投资增长趋缓。尽管一些国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刺激政策,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仍然没有恢复到2008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全球总体增长格局出现分化、复苏乏力,长期看有进一步停滞的可能和趋势。

对世界经济的分析必须运用长周期理论来分析,即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面临新旧增长周期的转换。换句话说,上一个长达25年左右的长周期的上升期已经结束,世界经济于2008年开始进入长周期的衰退期。从今后一段时间来看,现有的老的增长周期即将结束,但新的增长周期还没有启动,核心问题则是支撑新长周期的动力尚未真正形成。

与此同时,上一轮增长周期中的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困境进一步显现,经济下行与结构性困境相互加剧,出现了所谓的“低增长恶性循环”,使得世界经济从危机刚刚发生以后的“三低一高”即“低增长、低物价、低收入”和“高失业”逐渐演变成为“危机—衰退”引致的“低增长、低利率、低物价、低回报、低投资、低增长、低收入、低消费”的循环。在这样的循环机制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低贸易增长、低资本流动性和低物价的“三低”现象。

实际上,危机后出现短暂的V字形反弹以后,从2010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长就进入持续低迷的状态,至今尚未恢复到2008年以前十年平均4.5%的增长速度,而大致维持在2.5%至2.8%左右。所以,本轮世界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从根本上说有赖于未来发展中形成新的长周期,需要实现新老周期的根本性转换。这一点依赖于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及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内在失衡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性政策分化会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美国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民粹主义兴起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方面,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出现积极复苏,从而采取退出量宽政策、进入加息通道的措施;欧洲内部除了德国复苏基础较为稳定以外,其他国家复苏增长均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下滑;新兴市场国家除了印度和中国保持中高速增长以外,其他国家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种增长格局的分化,造成全球难以真正形成所谓的“货币政策集体行动”计划,显然使得全球经济共同治理面临新的难题。这一点短期内看来也难以协调。

另一方面,短期内要密切关注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及其新政府所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所谓的“美国优先”行动路线等。这种大国政策的“溢出效应”必然对全球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对全球化资源配置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此外,还要看到国际社会出现的民粹主义浪潮。这种“眼睛向内”“以我为主”,甚至搞“封闭经济”的趋势,实际上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开放发展”“要素流动”等规律和趋势相反,不利于各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和发展。倘若进一步形成思潮,就会催生过度强调自我中心、自我保护的意识,出现反建制、反移民、反精英的情绪,就会产生对全球化趋势的反抗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力。

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民粹主义在学术界的讨论一直存在;作为一种实践甚至出现不断上升趋势的思潮,则是在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大背景下出现的。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全球收入分配和不平等加剧、社会公平公正缺失有内在联系。不仅发达国家内部出现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内部以及国家之间也出现了收入差距、贫困问题。这种不平衡、不平等不仅造成全球需求收缩,而且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化的不满。

其中,最大的失衡就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劳动参与率下降引起失业增加。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失衡和结构性困境加剧,许多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比重下降,收入和财富分化更加两极化。同时,全球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紧缺、生态恶化、精英腐败、地缘政治危机等问题日益增多,它们借助于信息化和互联网等媒介得以广泛传播,从而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进一步促使民粹主义思潮抬头。

就此而言,我们不能就民粹主义谈民粹主义,而需要从全球化失衡和全球性不平等加剧等角度出发,认识和理解当前国际社会的民粹主义思潮及其冲击与后果。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全球化 增长 世界经济 结构 失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