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无人机实名登记只是第一步

2017年05月19日 10:51 | 作者:史洪举 | 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 

近日,民航局召开发布会,针对此前全国多地机场发生的无人机干扰情况,民航局正式表态,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起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2017年8月31日以后,未在系统中登记的无人机飞行将被视为违法行为。(5月17日《人民日报》)

W020170518413842034881

最近一段时间,成都、重庆等地屡屡发生“黑飞”的无人机扰航事件,导致航班被迫备降,旅客滞留机场。可以说,无人机“黑飞”的后果相当严重,甚至影响到旅客的人身安全。此外,一些“黑飞”无人机,还有可能对社会秩序和个人隐私带来威胁。笔者认为,要破解“黑飞”无人机难发现、难阻止、难问责尴尬,理当做到实名登记。但实名登记只是第一步,必须做好其他配套措施,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无人机管理体系。

按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操作的无人机飞出视距超过距离500米或高度120米,或重量大于7公斤,必须先取得驾照。而按照新规,重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应实名登记,这等于降低了门槛,绝大部门无人机将被纳入登记范畴。但实名登记并非万能,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无人机逐渐成为普通产品走进寻常人家。面对众多无人机,很难分辨哪些进行了实名登记,即便是有违法行为的无人机被截获后,要是缺乏实名登记信息,也难以追查始作俑者,反而是实名登记者被查获的概率较大,“黑飞”者依然可逃避处罚。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极少有人愿意实名登记,因为一旦登记,被暴露查获的风险更大。

因此,实名登记不仅仅是登记用户身份信息那么简单,必须做到对无人机可追溯,可识别,可控制,方能让实名制发挥作用。就像机动车辆管理那样,每辆机动车均有唯一的发动机号码或车架号,即便该车辆未挂车牌,交警部门也可根据技术手段最终追查肇事车辆。因此,一应强制要求厂家对每台无人机统一编号并标注在明显位置,且采取技术手段确保其不可涂改,如果更改,其芯片和内核将受到损坏,无法飞行。二应强制厂商对下游经销商和买家进行登记,不仅应登记身份信息,还应采集人像,避免人证不一的“伪实名登记”。这样一来,一旦无人机违规飞行,便能及时追查到操作者或机主,如果未实名登记,则可逐级追溯至销售者和厂商,要求其承担责任。

此外,应当强制厂家将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接入监管平台,确保能实时跟踪无人机飞行情况。同时将主要机场及禁飞区的地理坐标信息预装在无人机或监管平台中,结合电子围栏技术和无人机自身安装的GPS或北斗等卫星定位模块,自动执行禁飞和限飞指令。或者在无人机加装飞机预警系统,让其及时作出识别、预警和避让,不因受机主的操控而干扰航空安全。

无人机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你想飞就能飞。务必以实名登记为抓手,做好辅助和配套技术措施,严惩不执行实名登记的违规厂家和“破解”禁飞区模块的商家和机主。方能让无人机在规则范围内飞行,不因“黑飞”而沦为扰乱社会秩序和航空安全的“空中杀手”。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无人 人机 登记 实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