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新华每日电讯:求解高校专业设置随意之弊

2017年05月24日 11:11 | 作者:史卫燕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近期,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发布了最新一轮本科专业办学评估意见,决定在2017年调整或暂停18个本科专业招生。本轮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涉及数学、化学、工学、地理、金融、医学、社会人类学等12个学院,其中不乏公众熟悉的经济学、财政学、应用统计学等热门专业。

中山大学对本科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出于多种考虑,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是部分专业间培养的区分度不足、设置随意,有些专业名异实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却相差无几。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是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分工细化和需要的体现。然而,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设置随意、跟风严重、高度雷同,甚至有些专业的设置缺乏学科支撑,带来了不少问题。为了破除积弊,推行“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逐渐成为高校的选择。

第47期议事厅,新华每日电讯邀请新华社记者、业内专家共同探讨高校专业设置随意的弊端与成因,以期为高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提供思路。

专业设置随意,学生与学校双输

近期,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最新一轮本科专业办学评估意见,决定调整或暂停18个本科专业的2017年招生。此次调整针对的问题之一,是部分专业设置随意的现象严重。

实际上,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专业设置随意已成为高等教育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一方面,部分高校内部,专业区分度很小,专业设置出现了“因教授而设”的情况;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在缺乏师资力量和教学保障条件的情况下,跟风开设大批“热门专业”,特别是经济类、管理类、新闻学等文科专业雷同现象明显。

“像新闻学,我印象当中,全国3000多所本科院校,900多所都开设了新闻学本科专业,每年培养的新闻学专业人才将近50万人,大量的毕业生不从事新闻专业有关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说。

专业设置随意埋下隐患

专业设置随意,为高校人才培育、高校学术发展都埋下了不少隐患。在李立国看来,有些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只追求专业所谓的新潮和热度,而没有考虑办学条件、办学经历和师资,盲目上一些专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上不去,形成了低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得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停滞在低水平。

而且,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并不乐观。李立国表示,大量开设所谓“热门专业”,表面上是跟社会需求相契合,好像是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和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反而使得学生的就业能力比较差,找不到好工作;同时,高校专业大量雷同化、趋同化,也导致一部分“热门专业”热度过高,招生数量过大,造成了供需失衡,反而让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在高校本身的学术发展上,专业设置随意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视。当前,一些雷同专业“因人而设”。其中,确实有一些教授的专业能力很强,能撑得起这个专业;但也不排除一些人是因为注意搞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才获得了专业设置上的优势,进而获得各种经费支持等利益,而专注于学术的学者却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这样一来,宏观上,整个高校发展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不利于办出前沿的大学和好的专业;微观上,大学专业的‘衙门化’也让想获得真才实学的学生学不到东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新华每日电讯 高校 专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