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半份菜”不能“半途而废”

2017年05月31日 15:41 | 作者:何勇海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为厉行节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四年前,北京市多家大型餐馆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端午假期里,记者走访发现:当初高调推出的“半份菜”、“小份菜”已悄悄从菜单里隐退,而免费打包的承诺也不再作数,餐厅里更是难寻“反浪费”宣传标志,“舌尖上的浪费”反弹明显。(5月30日《北京日报》)

“半份菜”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产物,目的在于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曾经风行一时,被人们津津乐道。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几乎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各类食客、消费者的原因,当然也有餐饮行业的因素。在推行“光盘行动”过程中,各类食客、消费者需要“光盘”,而餐饮行业也需要为人们的“光盘行动”助力,推行“半份菜”便应运而生。

然而如今,曾经让人称道的“半份菜”越来越难见踪影。何也?一方面,不少餐饮企业觉得“不划算”,声称他们做“半份菜”的工序和所用时间是一样的,如果定半价,利润少,如果比半价高,顾客肯定也不乐意。事实上,坚守“半份菜”行动,也是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尊重劳动、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举。餐饮企业除了讲求利润,也得讲究社会良心。何况,提供了“半份菜”,可能更容易吸引到比较节俭的回头客,对餐饮企业而言反而是好事。

“半份菜”消失的另一因素,在于一些消费者觉得“没面子”。这些消费者比较讲究排场与阔气,不愿意点“半份菜”,而是多点菜、点贵菜,尤其是在婚丧嫁娶等大型聚餐活动中,更觉得面子比钱包还重要。这其实是传统消费观念与陋习难改所致。实际上,在餐饮消费中避免浪费食物,既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体现,更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在公共资源面前,每个人应该树立一种“大社会,大家庭”意识。

要让“半份菜”再次回归到广大消费者的餐桌,一条途径是,工商、食药监等部门以及餐饮协会等行业组织,应发挥监督与督促作用,引导餐饮企业不放弃对“半份菜”的推广,对顾客点餐尽到“量力而点”的提醒义务。甚至有必要予以政策性鼓励与奖励,激励商家积极经营“半份菜”,与此同时,对设置最低消费等违规经营行为予以严打,这同样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另一条途径是,继续加大力度宣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增强消费者的“光盘意识”,摒弃“菜品分量大更划算、更有面子”等传统思维。

总之,“半份菜”不能“半途而废”。小餐桌事关大文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半份菜 餐饮 浪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