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当"熊孩子"遇到了"长大的熊孩子" 如何谈尊重?

2017年06月08日 16:37 | 作者:曾焱冰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礼法的本质是尊重,一个没有被尊重过的孩子,和一群不知道何为相互尊重的大人,是无法来深入探讨谦恭、隐忍和克制这些基本礼仪的。既然年轻人都不能避免头脑冲动地爱上一个蠢货,又为什么不能宽容一个孩子偶发的状况呢?真的,做好自己已经够了,用那样粗暴的语言去指责别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失态呢?

■ 曾焱冰

前几天很多人在聊“女大学生踹4岁女童”事件——一个4岁孩子在餐厅里追跑尖叫,一个女大学生过去踹了他一脚,然后孩子妈和踹人者便猛烈地厮打起来。大家的意见无非两种,一种说——该打!没家教的孩子就得被社会教育,家长不教总会有人教你如何在公共场合有正确举止!另一些人则认为——怎么也不应该大人打小孩。

看评论感觉都是一群狂躁的人,争着放狠话,表立场。如果大家也承认网络是公共场合,那么这些大放厥词的成年人,跟撒泼的熊孩子又有何区别?

我感觉视频中的焦点事件,无非就是一个“小熊孩子”遇到了一个“长大了的熊孩子”。小的没礼貌,大的没教养,纯属“熊孩子”火拼,拼不能出英雄,也毫无教育意义可言。

其实无论是在有孩子之前还是之后,对在公共场合吵闹的孩子,我都一样反感。这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既有在公共场合不去打扰别人的义务,同样也有不被人打扰的权利。但因为有了孩子,还是会多一些观察和思考,一般在公共场合的“熊孩子”,很多基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家长的教育方式甚至表达方式有极大问题,这也是绝大多数。年初旅行去京都,电车上来了一家祖孙三代,大人嗓门颇大,唧唧呱呱一通喧嚣,然后怀中一岁上下的小男孩就开始尖叫,敲打车窗,不停发出噪音。这些父母长辈管了吗?管了。但他们是这样管的——啊呀,你不要叫啦,不要叫不要叫不要叫——实际上,声音比孩子叫的还大。几个瞬间,孩子其实已经住嘴了,但当孩子安静下来,这些大人又开始逗孩子——乖乖,哞一个哞一个……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熊孩子 尊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