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互联网经济倒逼政府治理创新

2017年06月12日 10:06 | 来源:瞭望
分享到: 

传统监管体制难以适应

“但是,新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旧体制机制的制约,新旧经济形态冲突加剧。面对新经济,传统机制还需进一步开放包容。”在阮萌看来,尽管新经济发展迅猛,但并非一马平川,监管体制创新的紧迫性正日益凸显。

例如,具有多品种、小批次、频繁交易等特点的跨境电商对传统外贸监管体系形成很大挑战;而缺乏相应监管制度、一度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也遭遇发展瓶颈;生命健康新技术发展迅速,但相关标准和规范缺失,行业乱象频发……

“这几年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新经济发展迅猛,在推进监管改革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总体而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张占斌看来,传统管理体制需要更加有效适应新经济发展,政府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需要不断转变完善。

一方面,政府监管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政府行政审批项目清单、收费清单、责任清单等都有很多差异,相关审批流程、监管应逐步建立形成较完善的标准体系,统筹协调监管方式,以便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政府整体综合统筹协调任务任重道远。在张占斌看来,多头审批、多头监管等问题还存在,权力分割、部门分割下导致有些监管举措没有形成合力,政府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他认为,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出现,监管部门对一些新问题、新需求,如果回应不及时,或者反应过度,将会增加出错的可能性。

新旧经济利益冲突、制度缺失、监管手段滞后及部门管理碎片化、有限资源分散化……阮萌认为,这些显然不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也不利于新经济发展与成长,更不利于中国经济动能转换。

新思维看待新事物

“发展新经济需要创新治理方式,需要新的治理思维。要鼓励创新,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先准入后规范,传统的管理办法要主动去适应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吕薇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新经济有自身特点,对待新经济要尊重规律,实现治理思维和方式的转变。

在专家们看来,时移世易,不仅仅是新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环境的外在条件也已不同以往,因此政府监管,宜立足于新经济健康发展,在审慎监管下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相关监管体制,实现政府监管能力的转型升级。

其一,贯彻实施“大道至简、弹性监管”的原则。“政府监管要有一定的温度,一时看不明白的,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张占斌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可以带着积极的、宽容的态度来看待一些新事物、新技术,把广阔的空间留给各类市场主体去探索。

同时,弹性监管也要求有一个底线监管,即在现有认识水平基础上,制定一个最低底线,对有些看得准的、出了问题的,比较严重容易出问题的,政府监管要果断出手,不能让风险蔓延。

其二,政府要更多着眼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使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技术路线的企业能够公平竞争,公平获得创新要素。

“市场监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政府已经提出来要简政放权,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目的就是要提高效率,降低制度性成本。”在吕薇看来,下一步还要继续放开市场准入,更多发挥标准的作用。比如环境、安全、质量等作为市场准入的标准,而不是行政规定;另一方面,要适应技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科学制定和动态调整标准,制定标准主体要多元化。

其三,创新监管技术手段,打破各类信息孤岛,构建起一套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具体而言,一方面,尽快争取全面实行政务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化,特别是涉及到企业和群众日常办理的事务,应尽可能全部网上进行,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逐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流程管理,做到数据精准管理。同时,要建设国家层面的数据平台、信用平台、消费者保护平台等,通过平台化治理来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全社会的能力,真正打破信息孤岛。

“此外,在新经济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建立先行示范区,在一定区域内对新经济发展和监管制度进行试验,取得成绩以后再推广。”在阮萌看来,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中使用的这一有效办法,同样也可以用来为新经济发展服务。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新经济 监管 政府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