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政协文史资料的根脉在哪里

河北政协文史工作故事 让文史资料工作贴近人民群众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正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走进百姓生活,渗入千家灯火、万户炊烟中

2017年06月14日 08:34 | 作者:秦志勇 高新国 任会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河北政协文史工作的故事

人民政协网河北6月14日电(记者 秦志勇 高新国 特约记者 任会君)政协文史资料的根脉在哪里?在文化中,在历史中,也在人民群众中。

1115364473_14321953755281n

网络资料图

河北省政协在做好日常文史资料工作的基础上,历时五年,出版了《胜境河北》《自然河北》和《群星河北》“文史三部曲”,恰如为河北量身定做的三张“文化名片”。同时,省政协还精心打造政协文史馆和文史书苑等新平台,让文史资料工作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近。

在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看来,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有血有肉,不仅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精神召唤,而且能渗入千家灯火、万户炊烟中,融进诗情画意、举手投足间。

三张“名片”的故事

5月9日下午2点多,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走进河北省政协,他是来参加《数风流人物——群星河北》出版座谈会的。这本书由省政协编纂,收录了1098位河北历史人物,是燕赵人物故事的集大成者。

老人名叫侯磊,曾担任过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近年来,他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河北的大地流淌着什么?河北的大地最需要什么?作为河北人应该做什么?在这本书籍中,老人惊喜地找到了答案:河北大地流淌的是慷慨悲歌的英雄之气、自强不息的作为之气;河北大地需要的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抢抓机遇的正能量;河北广大干部群众需要的是以史明智的自信力、见贤思齐的行动力。

不仅侯磊,大家也纷纷点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福建说,这是一部资政育人、铸魂聚力的生动教科书;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李晓明说,这部书为读者提供了精神食粮和内生动力;省委外宣局常务副局长王凤说,本书是填补河北文化领域空白的上乘之作;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杜金卿说,书籍用诗性的文字和有趣的历史故事展示了河北文化的苍茫与厚重。

付志方认为,出版一部书对于文史事业来说,是一件小事,但用匠人精神把这件小事做好、做细、做精,很不简单。正因为重视和牵挂,他带着书稿参加了今年全国两会,并利用休息时间逐篇审改。

书籍出版过程中难点不少。比如,有些人物史料丰富,需要甄别考证,以经得起历史检验;还比如,有些人物史料较少,需要进一步挖掘搜集,以丰满人物形象;再比如,展示历史人物所经历的地域变迁,要不要配发历史地图?

为攻破这些难点,参编人员废寝忘食。21个省直部门和有关市政协67位文字撰稿人、40余位史料、文字审校人员,在近千万文字素材和不计其数的图片资料中苦苦跋涉。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韩咏梅则一不小心练成了“制图专家”,“老文史”石玉新更是深入一线印刷车间“指挥方遒”,常常“面包+泡面”……

不少历史人物没有影像留存,需要原创画像,这也很难。在文史委动议下,40名画家各显神通,参与研究和创作,从不同角度、侧面丰满人物形象,常常数易其稿,直至达到公认的人物形象为止。画家程利说,大家都很累,但充实、快乐,也有成就感。

心血换来喜悦。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向利称赞其为“绝对好书”:立意新颖准确,史料价值颇高,编辑匠心独运。

这本书已有两个“姊妹篇”,分别是介绍河北旅游资源的《望长城内外——胜境河北》,以及介绍自然禀赋的《江山如此多娇——自然河北》。前两本书一面世就成为书市新宠,摘得了“我最喜爱的河北十佳图书”桂冠。“三朵金花”各美其美,付志方说,望长城内外,河北的大好河山有历史,更有文化;江山如此多娇,河北这18.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歌可泣;数风流人物,河北英杰辈出,光耀古今!

“2013年启动第一本书时,就得到省委宣传部大力支持。”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郭翠朵介绍说。现任省政协副主席的艾文礼,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对当时情况记忆犹新:“河北旅游资源丰富,但缺少一部融入历史文化进行系统介绍的书。”艾文礼表示,这几部书中渗透着河北文化的“根”和“魂”,凝聚着促进发展的正能量,因此,他全力支持。

目前,主题为河北非遗文化的第四本书已经进入出版规划。

文史书苑的故事

省政协秘书长郭大建说,做好文史资料工作,不能在故纸堆中“打转转”,更不能“自娱自乐”,而要想方设法贴近生活、走进百姓。

在高楼林立的石家庄街头,位于裕华路和自强路中间的维明大街上,有一座朴素的小楼。它并不显眼,但当你走进大门,迎面扑来的满屋书香却顿时让你心旷神怡。这里是石家庄的一座文化地标,名曰“文史书苑”。在近年城市改造升级过程中,经省政协协调,文史书苑所在的这座七层小楼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其中,书苑占据一二层,相比过去,面积扩至1200多平方米,大了不少。

“这是省政协服务社会大众的窗口,市民在这儿可以坐下来品读史书,交流学习。”书店服务员一边介绍,一边问记者要点什么饮品?书苑提供自助咖啡和茶饮,由“书民”自觉把钱交到一个小箱子里。

记者点了一杯5元钱的绿茶,边品边聊。

喝喝茶,翻翻书,既可以思想,也可以“发呆”,这很舒心,也很享受。

而更让人享受的,是这里的“文史百家讲坛”:自2015年开始,这里举办了上百场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吸引了不少铁杆粉丝。

市民李丽生就是其中一位。她不顾70岁的年纪,几乎每周二下午都要骑车30分钟前来参与。每次跟她一块来的有四五十人,最长者年过八旬。李丽生认真听,认真记。她把自己的笔记复印给大伙儿一块学习讨论,认真劲可见一斑。她还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家人,在她的影响下,6岁的小孙女已加入爱心社团,经常参与公益活动。

郭翠朵介绍,书苑功能正在不断地拓展,不仅成为全省最大的文史类专业书店,也打开了百姓了解政协的一扇窗户。

“原来我怕坚持不下来,现在场场爆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室副主任毛文鑫是这里的主讲老师之一,现在还兼活动的组织者,为其他12位“讲师”搞服务。河北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渠秀梅是毛老师的粉丝,她跟踪毛文鑫三年后,决定将文史讲坛课程向社会推广。在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的韩云山也经常来听课,他建议省政协在学校举行讲座。

今年4月3日,唐山农民丁国顺的一封来信引起付志方主席重视。原来,他自办农家图书馆,文史方面的书籍深受村民喜欢,但馆藏不多,希望得到省政协支持。文史书苑马上响应支持。类似情况已不止一次,这是省政协文史资料长出了“腿”,走出机关大院植根于民的具体体现。

一次,讲座临时更改时间,尽管工作人员通知到每一位老百姓,但还有一位老人不愿离开,依然坐在那里,仿佛讲座正在举行……

文史馆的故事

省政协文史馆开业于2013年底,既收藏着琳琅满目的文史类书籍、期刊,也收藏着不少当地名家书画作品和河北非遗文化作品。目前,这里已成长为一座多功能文史馆所,融阅读、征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等功能为一体,面向社会开放,并聘任了30名文史馆员。

馆员们都是省内史学界、文学界、书画界的顶尖人才,河北美术研究所副所长贠冬鸣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以前路过一些机关大院,会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文史馆馆员。

更让贠冬鸣没想到,文史委授权他把关遴选馆藏书画作品,“这是一份尊重和信任。”要知道,全省多少文化人想参与进来,但门槛不低,一旦入选,既有荣誉感,还能装裱展览、结集出版。

80多岁的老艺术家铁扬也是一位馆员,只要有馆务活动,他便积极参加。老人还从“三亲”角度,整理有关史料,把这个文史馆员当得“响当当”。

现在的文史馆光鲜亮丽,谁能想到原来这里只是杂物堆积的地方。文史委办公室主任郭少敏说,从决定扩建到开馆仅用8个月时间。关注过文史馆建设的一位政府领导,对在短时间内能装修好,还能征集到如此丰富的馆藏作品,甚感惊讶。

文史馆也成为团结社会各界的桥梁。这里既有各级政协的文史工作者,也有关心文史工作的爱好者和文史刊物的读者、作者,不少人从外地慕名前来。为指导基层开展好工作,省政协文史委确定了30个重点联系县,他们也是这里的常客。省政协机关组织的“小熊女子读书会”,也落脚于此,使政协大院时常充满琅琅读书声,河北美术出版社还把大家的读书体会结集出版。

在文史馆入口处,有两幅浮雕格外显眼,“孔子问礼”代表了政协文史工作者谦虚严谨、求真好学的史学态度;“泥河湾的故事”则意味着政协文史工作对历史的敬畏、对文明的探索。文史馆内还辟有一处《文史精华》杂志的网络工作室,这让文史工作长出了信息化的“翅膀”,飞进了千万家庭。

打开大门,走向社会,连线民间,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正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走进百姓生活,渗入千家灯火、万户炊烟中。这一个个举措,就像一块块小石头投进水里,产生了“涟漪效应”。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河北 政协 文史 工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