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小枸杞的扶贫大作用

民革青海省委会探索精准扶贫纪实

2017年06月14日 14:55 | 作者:周海龙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小枸杞的扶贫大作用 

——民革青海省委会探索精准扶贫纪实


1

二〇一五年六月,民革青海省委会调研组在格尔木大格勒乡调研枸杞种植。


2

二〇一六年九月,青海枸杞科学种植协会成立。民革青海省委会主委马志伟为其揭牌。


小小一粒枸杞也能成为脱贫致富的法宝?处在世界屋脊的青海已经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拥有国内第二大枸杞种植基地,有机枸杞种植面积位居全国首位,青海省在今年为当地枸杞产业发展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到2020年,建成人工枸杞基地4.7万公顷,有机枸杞干果年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事实上,早在去年青海省两会时,民革青海省委会就曾提交提案,建议青海发挥中国最大有机枸杞种植资源优势,打造青海百亿元枸杞产业。在此之前,省委会连续多年就枸杞产业发展调研建言,还促成了青海枸杞科学种植协会的成立。从组织调研,到党员参与,再到跟踪推进,民革青海省委会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小枸杞为核心的脱贫致富之路。

寻求动力

瞄准枸杞产业优势

拥有高原明珠青海湖和聚宝盆地柴达木的青海省,一直以来都给人以风光美丽、物产丰饶的印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省份却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作为青海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之一,民革青海省委会一直将青海的脱贫攻坚任务作为工作的重点。遵照民革中央“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研究问题、找出扶贫的路径和方法”的要求,民革青海省委会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要脱贫,就要明白青海有什么?青海可以发展什么?几经考量,长期关注柴达木盆地生态经济发展的民革青海省委会将焦点放在了枸杞产业上。由于地处青藏高原,气温低、气候干燥、光热资源丰富,又多戈壁和盐碱地,柴达木地区非常适合具有抗干旱、耐盐碱特性的枸杞生长。柴达木枸杞也以果实大、颗粒重、品质好著称。

目前,柴达木地区种植枸杞面积达42.2万亩,是我国第二大枸杞种植基地,区域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2万亩,有机认证的达9万亩,是国内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民革青海省委会认为,枸杞产业大有文章可做。

2011年,民革青海省委会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以党派集体提案的形式,向青海省两会提交了《关于做大做强柴达木枸杞产业提案》。提案指出,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切实做大做强柴达木枸杞产业,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当年,提案就被列入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时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陈资全专门赴海西州督办提案,高度评价民革省委会提案,并督促落实提案中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防沙治沙等八条建议。

持续关注

建言枸杞产业发展

尽管青海枸杞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全国范围内提起枸杞,人们的第一印象仍是宁夏红。在民革青海省委会看来,青海的枸杞产业比之宁夏毫不逊色,甚至很多方面更有优势。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持续多年的调研,让民革青海省委会发现,青海枸杞产业发展存在与市场需求挂钩不紧密、不稳定是最大原因之一。此外,柴达木盆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水资源紧张问题、矿区土地污染问题等也限制着枸杞产业的做大做强。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民革青海省委会不断调整思路,形成了多篇调研报告和政协大会发言、提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民革青海省委会主委马志伟以个人名义提交大会发言《让戈壁荒漠开满生态产业之花》,指出大力发展荒漠生态产业,实现生态环保和产业发展双赢,是柴达木盆地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还就枸杞产业特别提出,柴达木盆地的气候下形成的生态产品具备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枸杞种植既有传统、又有规模,是当地出口的重要产品,应当重点发展。

除这篇大会发言外,民革青海省委会还在全国两会和青海省两会等场合,提交《关于将青海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防沙治林业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议》《关于立项建设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议》《关于建立柴达木盆地国家荒漠化治理综合试验区的建议》《关于解决我省枸杞产业发展困局的提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柴达木有机枸杞品牌战略》等。

在这些提案中,民革青海省委会遵循这样一个基本观点:青海发展有机枸杞产业是解决荒漠化治理、精准扶贫、社会就业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产业发展将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不仅能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去年5月,民革青海省委会又专门组织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精准扶贫联盟青海工作对接会、柴达木有机枸杞发展战略研究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在座谈交流之余,对青海枸杞种植、果品销售、加工及效益发展、枸杞产业带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质量安全、枸杞种植规模化、企业化发展模式、枸杞产业后续发展、枸杞带动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集思广益。

精准发力

促成枸杞产业联动

在柴达木地区,聚集了众多的民革企业家,他们的企业也是民革青海省委会助力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些企业就地建厂,为了提高枸杞品质,打造枸杞品牌,在省委会的指导下,与农户建立了“农民经济服务中心+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了市场竞争机制和枸杞附加值。

仅以民革党员企业家李刚所在的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已建成六条蒸汽烘干线和枸杞鲜果榨汁,用于枸杞种植和深加工。公司为农户提供按零农残标准定位的枸杞有机肥、生物菌肥和盐碱调理剂,进行枸杞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民的合格枸杞产品进行加工。通过5年的努力,当地农户年人均收入4年内增加了4万元,公司也因此发展成为枸杞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欧美。

另一家民革党员企业在种植枸杞的同时,思考着怎样利用柴达木的光照条件,运用太阳能把水从地下抽上来。经过公司员工不懈的努力,太阳能抽水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列入2012国家金太阳工程项目。项目落地后,有望逐步改变柴达木地区老百姓的用水用电问题,从而改变老百姓生活的状况。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不仅当地枸杞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当地农牧民也获得了就业岗位,走上脱贫致富路。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农牧民种植枸杞收入已占到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的44%,实现采摘劳务收入5.17亿元。

去年9月,民革青海省委会还推动成立了青海枸杞科学种植学会,李刚任第一届会长。民革青海省委会还有更大的愿望:希望通过政府参与引导,众多的民革党员企业家以及枸杞种植企业家,共同参与到柴达木有机枸杞产业的发展中,使柴达木有机枸杞实现区域化布局、多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从而带动精准扶贫工作,实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实现柴达木盆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精准扶贫工作和社会稳定的共赢。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革 青海 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