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正定开元寺遗址7朝文化层叠压2000文物出土

2017年06月15日 15:35 | 来源:河北新闻网
分享到: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正定开元寺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发现7个朝代连续文化层叠压、出土近2000件文物、河北四大名窑瓷器出现于同一古文化遗址……各路媒体纷纷聚焦于这里的考古发现。

始建于公元540年的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定县在推进古城保护的过程中,迁走了开元寺南侧的大量居民拟将此地改建为绿化广场。然而,受邀而来的河北省文研所却用考古勘察为今人揭开了一个大大的宝藏。

考古发掘现场。  记者赵杰摄

7个朝代连续文化层叠压,为区域考古提供断代标尺

有一位近代正定人在开元寺南挖了个坑,埋藏起一个黑釉瓷罐,还在上面扣了一个盆。他可能不知道,第一锹挖下去的,是当时普通土层,而第二锹、第三锹,他就已经触及到了祖先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

这个四五十厘米高的陶罐,不经意间就打通了从北宋到元明的文化沉积。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现场,探方的墙壁上,埋藏那个陶罐的坑位还在。在它旁边,河北省文研所的考古工作者们,为土层依次标出了唐代、五代、北宋、宋金、元明等年代。

没错,站在这个考古现场,能够真切感受到我们脚下的土地,就像一本厚重史书。而考古工作者,则将它们一层层剥离开,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能够有幸得见前人的世界。

“其实,年代划分在考古中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课题。”河北省文研所研究员陈伟是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队的领队。6月13日下午,他受访时告诉笔者,政治层面的改朝换代,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考古工作者面对的地层,可能需要几百年才会发生显著变化。

出土的唐五代龙形建筑物构件。  吴军供图

考古界的人士都知道,划分地层和遗迹的主要依据是土质、土色以及地层中的包含物。不同的人类行为,会在地层中留下不同的痕迹。比如墙皮、夯土、路面的踩踏层等,都会成为划分地层的依据。

现今的开元寺地势偏低,低于院外地面2至3.5米。这一点曾让很多参观者疑惑。而考古发掘发现,他们向下发掘4至6米时,即已达到晚唐的地层。那2至3.5米的落差,也许就是上千年的时光沉积。

正定开元寺遗址考古最为外界所关注的,就是其首次发现了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个朝代的连续文化层叠压。

“你看,这是唐中晚期文化层,浅灰色粉砂土,包含物以黄釉瓷片、泥质灰陶为主。这是宋代文化层,黄褐色粉砂土,包含物就已经变成了以白瓷、泥质灰陶为主。”一位考古队员在发掘现场介绍。

“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文物与考古价值,我们最初的目标,是希望找到开元寺早期建筑基址,完善它在各历史时期的布局,结果没想到却有了这样的重要发现。”陈伟说。

考古队提供的资料显示,遗址内自下而上的连续叠压文化地层,生动展现了晚唐、五代、北宋至明清时期正定古城城池逐渐演变的过程,完整地保留了正定古城上述各个时期城池城墙、民居、街道、开元寺寺庙建筑体系演变的考古证据,可以作为华北地区冀中平原唐宋元明清时期考古地层学的标尺。

“发掘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各种遗迹的取舍,明明挖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宋代遗迹,但是它下面还有唐代的遗迹,虽然有了三维建模手段来保存遗迹信息,但是不是继续向下发掘,是个痛苦的过程。”陈伟回忆,文化地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给考古工作中的决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但这次发掘,考古队还是有了重要的发现,其中主要包括三大体系:以夯土墙遗迹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体系;金元时期开元寺的寺庙建筑体系;宋金至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和街道体系。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正定开元寺遗址 正定开元寺 开元寺遗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