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社会治理如何从中获得启示?

2017年06月16日 10:50 | 作者:黄昌盛 | 来源:团结网
分享到: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听到这个问题,你可能会一楞。啥叫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有啥用?就在几天前,团结君也跟您一样听了这个词儿一阵蒙圈。不过一场由民建北京大学委员举办的第五届民建城市发展论坛,给团结君扫盲了。这不,赶紧来和列位分享。



这里提前透露一下,这场会议的层次可不低。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专程赶来就全球化和雄安新区建设作主题演讲,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就社会治理答疑解惑、支招建言。怎么样,有些期待了吧?

别急,我们先来做做科普。所谓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简言之,区别于国家和政府治理,也区别于社会管理。

话不多说,上正餐了。这场会议可着实有不少干货。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球化的前途会怎样?雄安新区千年大计,规划建设如何保证科学?城乡二元仍然存在,社会治理要以谁为主?民事民办深入人心,是不是要人人参与每件事?……

这些话题,在本次的论坛上,都有专家解答。下面由团结君为您一一揭晓,千万不要错过。


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辜胜阻:要从全球化治理延伸来看城镇化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强调,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并提到,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让人高兴的是,中国全球化倡议,特别是倡议中的一大重要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进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方案”上升为全球共识,体现了中国智慧。

要从全球化治理延伸来看城镇化治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功能、产业和人口“三大疏解”,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要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使北京成为创业创新的增长极,同时还要构建“多核多圈层”的多中心城市,使产业体系和城市体系协同构建,解决好环京津贫困带问题。

全球化治理的实质在于重构公平、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审视我国的城镇化治理机制,构建科学的治理体系。作为国家千年大计、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雄安在新区建设中,要按照“交通先行、服务配套、产学研居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稳中求进,分步实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时,要总结国际性新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防止政府不当过度干预,更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周开让:基层协商民主是城市社会治理良方



从过去的区域治理到现在的社区治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一大进展。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非常重要的突破在于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城市治理中的基层协商实践丰富而又生动。

我们一直说小政府大社会,就是要让社会强起来。以东城区社区协商治理模式为例,首先搭建社区协商平台,让居民参与,规范社区协商程序,集思广益,老百姓的事由老百姓自己商量着办,民事民提、民事民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决,这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统一战线要积极参与和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在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中,要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代表性强的优势,不断把城市建设好,把社会建设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医改是社会治理关键因素之一



医疗卫生体制说到底是一个基本的社会政策,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护老百姓的健康权利,而不是彻底保护老百姓的健康。很多健康问题靠制度、靠政策是保障不了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核心是保护好老百姓的健康权。

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对医疗服务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成效,但是问题还很突出。主要问题在于,基层还没有真正强起来,公立医院改革还没有取得全面突破。由于医保的筹资水平尚低,加上卫生管理部门干预的重点有偏差,导致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健康权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经济风险高的问题仍然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让社会组织处理公权力和私权利关系



治理不同于管理,它首先要强调过程,不能想着一蹴而就,不能靠一刀切的规章条例;其次要强调调和,要将社会看成有能力的有机体,让它自己生存、自己发展、自我纠错、自我修复;再次要兼顾多元,注重互动,不能搞一言堂和个人主义。

社会治理还必须要和社会组织结合,在社会保护和经济增长的两极广阔地带,与国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匹配,实行社会组织支持下的社会治理。对公民权,要从政治上促推社会全体的成长,把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关系处理好,增量改革, 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周飞舟:在城镇化进程中看社会治理



社会学对于社会治理问题的理解,是和对具体的社会结构变动结合在一起的。当前,中国的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变化特别剧烈的社会,人们的身份地位、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群体关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最直接和主要催生元素,是城镇化。在这些结构性变化之中理解治理的问题,其实是社会学研究探讨治理问题的一个基本的取向。

我国的城镇化,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历史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工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人口(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的不是一个一个的个体,不是一个一个的个人。这个个体主义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石,但是它和中国人基本的行动模式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一个的个体牵涉着一个一个的家庭,而中国人“家”的概念又是伸缩性非常强的,这是谈中国社会治理时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民建会员、北大社会学系教授熊跃根:围绕人的需要开展社会治理



我们在讲城市发展的时候,很多时候把城市当做一个比较孤立的对象来看待。但是在中国社会,城市和农村是分不开的,不可能孤立看待城市问题,发展应该是总体的发展。当前,城市建得越好、越美,问题可能越大。因为城市像个巨大的磁铁,把资源全部集中起来,农村的发展就成了问题。

理解中国的问题,不能分割今天和历史,也不能分割城市和乡村,应该考虑总体的社会发展问题。比如城市发展,其最终是要围绕多数人的需要,不是少数人的意愿或者权力的意志。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社会公共服务的安排。


小贴士民建城市发展论坛介绍


民建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陈效逑介绍论坛情况


民建城市发展论坛由民建北京大学委员会创办于2013年5月。前四届论坛分别就“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繁荣之路”“市场、政府与城市资源配置”“新常态下城市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开展研讨,本届论坛聚焦社会建设,主题是“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未来论坛将延伸、覆盖城市发展的更多议题,结合区域性问题展开更多探讨。(黄昌盛)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治理 城市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