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名牌”大学的社会责任

2017年06月19日 11:35 | 作者:胡娟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名牌”大学的社会责任

现在,“双一流”高校的名单即将颁布,相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学校大多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牌”大学,也是曾经的重点建设高校,因而“双一流”建设,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是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第二程,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开启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2.0版。那么,这个版本的建设,应该有什么新的内容呢?

党和政府多次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既具有世界水平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而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在于一所大学对本国社会包括本国教育事业肩负的责任。所以,在2.0版中,考察“名牌”大学的社会责任,至少应该增加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否推进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与繁荣。我国上一阶段的重点建设工程,发端于经济还不宽裕的20世纪末,当时国家拿出一部分资源来重点建设一些院校,实现高等教育领域的突破,政策是合理的、有效的,不少“名牌”大学因此受益。所以“名牌”大学的发展,与整个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先支持有着莫大的关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目的,还是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从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实现。经过前20年的重点建设、已经具有较强实力的一些“名牌”大学,在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应该也已经有能力更多地反哺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推动整个系统的协调与繁荣。而要推动整个系统的协调与繁荣,除了更多地帮扶带,还需要“名牌”大学有更高的自律精神。尤其不能作为行业精英,有意无意地强化一元论的评价标准和机械进化论的“优胜劣汰”,形成对重要学术资源的事实垄断和良性竞争环境的消极影响。事实上,对任何一个组织机构来说,处于一个健康的大系统,对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是有益的。

第二,是否推进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即便在一个大众化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阶段,“名牌”大学的教育也往往是一种精英教育,这已是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精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脱离大众或是凌驾于大众之上,而是更好地推进社会与大众的福祉。否则,一个社会为什么要精英呢?无论是组织精英还是个体精英,真正的精英意识应该是来源于大众的,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名牌”大学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的引领上,更多地体现在身体力行上。比如,对社会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招生上把更多的视野投放到农村学生和边缘群体身上,保证学生群体中农村学生和边缘人群的相当比例,促进社会的阶层流动。有人认为“名牌”大学不是救济站,招收一些成绩相对落后的贫困学生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依然是一种片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不少“名牌”大学都有志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领袖人才和国民表率,但还有什么比让一个学生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经济状态的同学相处更能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关怀的呢?

第三,是否推进了大学内部治理的民主与法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希望大学能为依法治国提供法治人才和理论支撑。一所大学要为依法治国培养人才和提供理论营养,首先就需要在自身的治理上展现现代大学应具有的民主和法治这两大基本精神,实现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经过若干年的重点建设,我国不少“名牌”大学在教学科研成果之类的指标上已经有了大的飞跃,但自主办学能力的提升,还远远跟不上这些指标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旗舰,人们对“名牌”大学在提升自主办学能力的领军作用上,当然也有所期待。提升自主办学能力,除了政府进行“放管服”,更好地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外;对于大学自身来说,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回应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处理好内部各种权利和权力关系,达成内部共识,实现共同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民主管理与依法治校是必由之路。民主管理,说到底还是对多元价值观的理解尊重和有效协调;而依法治校,则是主张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所以,检验一所大学是否具有一流的办学能力,民主与法治是两个基本指标。

编辑:梁霄

关键词:名牌 大学 社会 责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