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学而思背后的“拼娃”大战:从“掐尖”到“培优”

2017年06月19日 16:26 | 作者:钱炜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虽然在学而思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大谈“坑班”“点招”,但名校的“点招”不公开、不透明,招生老师往往直接打电话给学生家长,通过隐晦的语言,比如“欢迎你家孩子小升初到我们学校来”“请家长放心”等,来暗示学生已经被“点招”进来。尽管“点招”是北京市教委三令五申不允许的,其他各区也基本上取消了此类做法,但海淀区的“点招”依然以半公开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而这,正是学而思办班的最强发动机。

宋洋的孩子在石油学院附小上学,这已是他家所在学区内最好的小学了,但这所学校的对口中学却全是“差学校”。因此,石油学院附小的学生如果不甘心被派位,就只能走上课外班这条路,争取通过“点招”考上“六小强”。尽管近年来北京市教委的政策年年都在调整,彻底取消“点招”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宋洋在密切关注一切变动的同时,仍选择让孩子上学而思。他说,这是为了保险起见,“就算取消了‘点招’,名校的‘掐尖’动机永远存在,谁知道到时候又会发明出什么新的选拔方法呢?让孩子多学一点,学好一些,总不是坏事。”

实际上,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北京市教委早在近20年前就发布了《关于1998年初中入学几项具体工作规定的通知》,做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的规定。然而,教委的文件及其“电脑派位”政策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在北京这个聚拢了各种优质资源,又人人都为尽可能占有资源而“挤破头”的城市里,公立名校从来都不会真正放弃“掐尖”,而家长也竭尽全力地让自己的孩子“冒尖”,与这二种力量相呼应,课外培训机构也就不失时机地出现了。在学而思,“冒尖”与“掐尖”的冲动被一个词温和地包装了起来——“培优”。

学而思对培优这个说法的解释是,将好学生培养成更加优秀的学生,这正是学而思起家的法宝。

新东方于2008年进入中小学教培领域,在原先的品牌效应下发展迅速,如今市场份额与学而思难分伯仲。金恒瑞解释说,在学而思产生的竞争效应下,如今,很多同行的对手也都在自己的商业推广中使用培优这个词,比如高思教育机构就将自己的一个辅导班类型命名为培优。实际上,培优已经成为很多家长育儿群的一个通用说法。其实,让孩子走培优这条路,它的真正含义就是——靠奥数打赢升学仗。

编辑:梁霄

关键词:学而思 拼娃 掐尖 培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