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开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新航程

2017年06月19日 21:28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题:念好“三字经” 一图绘到底——北京开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新航程

新华社记者李斌、李舒、乌梦达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这是19日开幕的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透露的首都未来五年发展新目标。

过去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面向未来,作为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首都,北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起点: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首都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19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式上做报告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作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发展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过去五年,北京城市发展深刻转型,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绍,2014年,北京市发布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数量累计达1.7万件;累计关停退出了1507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调整疏解388家市场和物流中心。

2011年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增量、增速双下降,2016年城六区常住人口首次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

从聚到疏,因舍而得。

过去五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2016年达到近2.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1.5万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雾霾是北京的心肺之患,北京全面打响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淘汰全部“黄标车”,告别燃煤发电史,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2016年比2012年累计下降了23.7%。“大城市病”得到积极治理。

五年来,北京90%以上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民生改善项目,累计安排1410.4亿元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交通项目。完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100万套建设筹集任务,累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4万个、增加幼儿园850个,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00所、新增学位16万个……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天安门向东直线距离34公里,是通州潞城——五年来,一座新城从无到有,正在拔地而起,北京城市空间正在加快重塑。

大调整、大提升、大协同,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部署,北京“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新方位:描绘建设和谐宜居之都蓝图

每一个历史阶段,一个城市都有自己所处的特定历史方位。

北京市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的历史方位,也进一步明确了总书记要求建设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深刻内涵: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方位,指引方向——为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诸多新理念正在北京实践,人们的认识也在提升。

北京党代会上,北京提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三字经”: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

通州区马驹桥镇党委书记鲁新红对此印象深刻。过去村民不愿意退出低端的村集体企业,“现在村民认识到,只有先舍才能后得,低端企业疏出去,好的企业才有空间进来。”

北京提出,树立减量发展新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管理,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负增长、中心城区建设规模动态零增长,确保人口总量控制住、中心城区密度降下来。

北京市住建委主任徐贱云说,这些举措对人口、房价、污染等突出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要通过不断努力,把报告中的目标转化为现实。

报告提出,要“以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完善治理‘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方略”;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

今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推行“民生工程、民意立项”,在西长安街街道尝试老楼外加挂电梯,工程有望于8月底投入使用,方便老人上下楼。

北京市西城区委社工委书记马红萍表示,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领域问题较多,老百姓说“左腿痒痒挠右腿”“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她建议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沟通互动,激发多元参与。

新举措: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强人民获得感

当前北京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最主要的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大城市病’还比较严重。”报告表示,必须直面挑战、勇于担当。

为此,报告总结了“七个必须”: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必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必须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落实这些“必须”,在北京党代会报告中,诸多新举措引人关注:

——中心城区功能重组有序推进;

——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全面建成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加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建设,给城市带上群众期盼的“绿色项链”;

——坚持住房居住属性,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

——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情,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马红萍表示,“人民”和“群众”是报告中的两个高频词,出现了数十次,体现了温度和情怀。

通州区常务副区长崔松光说,建设河北雄安新区,将与北京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雄安新区一成立,通州就派干部到雄安新区挂职。“两地要互相支持,真正做到亲兄弟,比翼齐飞。”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既是北京的历史使命,也是全市人民期盼的美好明天。报告表示:“一定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拧紧干事创业的发条,一张蓝图绘到底。”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北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