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香港现代水墨:历经沧桑歌盛世

2017年06月22日 15:13 | 作者:钱晓鸣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来临之际,从香港到北京,都有庆祝画展分别在两地举办。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血脉把香港和内地紧紧相连。回眸水墨画在香港的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近20年的繁荣发展,更令人感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强大的生命力。香港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则鲜明地体现了古老中华艺术的现代转型之路。“水墨艺术”这个词的出现就是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结合的产物。


戏雪 林湖奎


水墨画承载着中华文化坚韧基因

如果回望香港百年殖民史,不禁会发现:内地不少艺术家只是作为怡情养性的中国书画,在香港殖民地背景下竟然还有更深的内涵,那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坚守。

可以说香港百年殖民史中,水墨画从来不缺乏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精神。特别是由于战乱和时代的变迁,大批优秀的中国画家不断地来到香港,有力地促进了香港水墨艺术的发展。同时,内地特别是广东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始终给予香港艺术源源不断的影响,而香港开放的环境也为内地的艺术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国际资讯和新的创作观念,促进了传统中国画艺术向现代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满清垮台前,香港是革命家的避难所;满清垮台后,香港又成了保皇党的首选避难所,由此在中国画艺术上也形成了保守与革新的矛盾,但在传播中华文化上,革命党和保皇党却是一致的。在中国画创作上就形成了岭南派和传统派的区别,并产生了一场延续至今的学术争论。

20世纪前50年,香港水墨画艺术主要是受岭南派艺术家的影响。香港艺术馆原总馆长朱锦鸾认为:香港早期的书画活动和邻近广东的书画活动一脉相连。晚清时期,响应民主革命号召,先后到港从事革命宣传工作的文艺界人士,利用香港相对开放的言论空间,出版报纸、杂志,争取舆论空间,鼓吹革命,以此地为推翻满清政权的基地。民国初期在港从事书画活动的传统国粹派与新国画派相容并存。

从1937年到1941年间,寄寓香港的书画家包括广州两个主要的艺术体群:中国画研究会和岭南画派的成员。中国画研究会旨在维护中国画的笔墨传统,而岭南画派的中心人物高剑父则以革新中国画为己任。二战前,各派书画在香港活动非常频繁,他们组织画会、绘画班或书法讲座,也经常举办书画展览,而文人雅集也是他们经常举办的文艺活动之一,对当时文化起点不高的香港来说,带来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画在香港发展良好势头,却因日本入侵中断,直到抗战胜利才逐渐恢复。


立足传统放眼世界的香港现代水墨

从20世纪50年代起,香港有了以香港命名的美术组织。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香港美术设施的建设以及富有中华民族、香港地域身份认同的艺术家定居、任教,香港风格的艺术开始得以探索。特别是王己千1956年参与创办新亚书院艺术系,并于20世纪60年代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王己千邀请著名旅法现代派画家朱德群来香港讲学、办展,聘请吕寿琨等任教,对香港本土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吕寿琨当年的学生中就包括香港现代水墨名家王无邪等。吕寿琨还与其学生弟子共同组织成立了元道画会等学术创作机构,倡导用中国画传统艺术结合西画。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香港现代水墨 现代水墨 香港水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