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神童”之殇罪在“短浅”教育

2017年06月22日 15:13 | 作者:程彦暄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他从9岁开始跳级,小学只念了3年,中学只念了4年,14岁就上了大学,被誉为神童。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进入大学之后,因为比班上的同学小四五岁,让他跟班上同学的交往都成了问题。大四那年,因为多门功课不及格,他被学校责令退学。在媒体的追踪下,相关部门又“网开一面”,让他重新回到大学校园。他就是当年备受关注的神童王思涵。(6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论神童,甘罗、莫扎特、曹冲、伽罗瓦等中外名人趣事耳熟能详。人们津津乐道于他们的才华故事,并将他们的聪明行为传授给子女及周边的小朋友,有些还被编入了教材之中,以此教育学生灵活学习和运用知识。

然则现实生活中的神童,虽可年少成名以优异成绩考入名校,但却多逃不过“伤仲永”的命运。对此社会各界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神童教育的反面教材,培养神童的少年班应该停办;也有的人把矛头对准了媒体和神童的父母;还有的人在深表同情之余,认为神童教育只是忽略了某些方面的培养,趁年轻还可以补救……

神童之殇与其说是被“捧杀”、被“压力”,倒不如说是被“教错”,为成绩,父母取消了神童除学习之外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教师也将神童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给予了过分关注和辅导。俗话说:物极必反,神童本就聪明过于常人,无需“拔苗助长”。在笔者看来,神童真正欠缺的是更具针对性的科学教育和理性培养。

对于神童,英国并不愿意将他们“神化”,而是强调神童的出现更说明普及教育以及多民族融合的重要性。加拿大则更注重培养神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日本,如果一个小孩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才能,那么家长会很高兴,但如果这个小孩同时很不合群,那么家长的担忧会远大于高兴。

有人曾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神童之殇:“缺失的童年+揠苗助长=残缺的教育”。古往今来的神童不在少数,但功成名就者少之又少,究其根源无外乎“短浅”教育。我们过多关注了神童的成绩,夸大了神童的天赋,却忽略了神童取得成功的过程及其内在的逻辑思维体系。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父亲辛格可谓培养神童的教育高手,他擅于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两个女儿摔跤技能以及实战策略,久而久之,吉塔和巴比塔都形成了自己对摔跤的理解和取胜方法。然而吉塔在大学里由于受到了“赢奖牌”等非科学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影响,曾让她怀疑人生、自卑、自暴自弃,好在父亲及时出现,纠正了教育方法,方才成就了吉塔的金牌梦。

可见,神童之殇并非“捧杀”“压力”所致,而是未接受到科学的教育所致。故而笔者认为,对神童适当进行超前教育是好事,但“急功近利”式的教育切不可行。作为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切不可过多干涉神童的学习,在神童成长过程中要考虑给他们适当的自由,让他们享受和承担应有的“权利”与“义务”。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神童 教育 短浅 培养 殇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