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双语教育筑牢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基础

2017年06月23日 15:06 | 作者:刘军 贾立君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校徽上,一把由蒙古文字“教师”化作的钥匙格外引人注目。师大教务处副处长吴海山告诉记者,2002年,学校以突出蒙古族文化元素为设计理念,重新设计校徽,展现双语教学的特色与氛围。

掌握双语,就多了一把打开不同民族心扉的钥匙。

作为支撑起民族教育大厦的“骨干”,内蒙古双语教育历经70年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完备体系,不仅培养了大批民汉兼通人才,而且为促进民族交流、增进文化认同、筑牢“人心防线”打下坚实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杨惠良介绍,1947年,内蒙古只有民族中小学381所,在校少数民族学生2.2万人。目前,全区有民族中小学502所,加上民族幼儿园和双语授课大学生,在校生近50万人,其中,实行民汉双语教学的人数超过30万。

内蒙古尊重规律、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民族教育的法律法规,保证双语教育依法、健康发展。杨惠良说,以民汉兼通为基本目标,内蒙古构建起从学前、中小学到高等学校各阶段有效衔接,覆盖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学理念、招生升学、就业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双语教育体系。

“刚建校时,蒙古文教材曾经一片空白。”吴海山说,65年来,学校累计编译蒙古文教材963部,形成门类完整的蒙古文教材系统。

2011年春季开学,内蒙古所有的双语教学中小学生率先享受到“12年免费教育”政策;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内蒙古用于支持民族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从“十五”时期的不到1亿元,提高到“十二五”时期的近20亿元;今年,作为“节俭办庆”原则下的特殊安排,内蒙古投资5亿元对40所民族学校做标准化改造。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双语教育生源一度衰减,内蒙古出台专门措施,促进高校蒙古语授课学生就业、创业。受政策引导,在全区中小学在校生总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蒙古族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在从幼儿园直至高校的各个办学层次中,蒙古族在校学生所占比例,均超出了其人口所占比例。办学质量方面,全区所有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均达到了当地同级同类中的优质水平。

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仅掌握双语,而且熟悉与尊重语言背后的文化,能在多元一体的文化环境中游刃有余,有效化解实际矛盾,成为遍布社会肌体的民族团结“细胞”。

双语人才建功立业,留下来是基石,走出去是纽带。多年来,内蒙古向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青海等省份输送了数以万计蒙汉兼通的人才,为维护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繁荣作出贡献。

循着辉煌的足迹,回望内蒙古双语教育“百花园”时,我们听得见呼伦小学“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孩子们的天籁,看得到师范大学同学们用蒙汉两种语言诵读中华经典,读得懂大学生创业园里心怀梦想、立志成才的年轻人自信的眼神……一个多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基地已经形成。

在双语教育浇灌下,民族团结之树结出了各民族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硕果——兼具包容性、英雄性、开放性、多元性的“草原文化”日益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如今,博采各民族之长的“草原文化”,已渗透到从语言到艺术,从服饰到饮食,从性格到气质的方方面面,塑造了内蒙古各族同胞互相尊重风俗习惯、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包容开放、维护团结的社会品格。北疆安宁,双语教育功不可没。(刘军贾立君)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双语 内蒙古 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