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迎接新世纪 迎接新世纪

香港回归庆典的几个细节

2017年06月23日 15:11 | 作者:陈丁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97年7月1日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

在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由当年的亲历者为我们讲述这场庆典仪式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

香港回归后,内地的朋友很喜欢问我,香港回归庆典,除了我们从报纸和电视看到的那些盛大场面以外,还有什么媒体没有公开报道的细节呢?还有的朋友提出一些问题,想多了解一些具体情况。

仪式上不提鸦片战争

江泽民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讲话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当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占香港和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这段历史?

香港回归后,有些政治敏感的朋友提出这个问题。的确,英国侵占和统治香港的历史是极不光彩的。英国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强占香港,而且从占领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的殖民统治都充满着血腥味。例如,鸦片战争后英国军队多次开枪开炮镇压大埔居民的反抗;枪杀海员大罢工的工人,制造“沙田惨案”;协助国民党在港抓捕中共重要领导人蔡和森,并引渡其至广州遭残酷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查封进步报纸和爱国学校,解散爱国团体、迫害爱国人士,在文化大革命中逮捕和杀害参加“反英抗暴”活动的工人群众。这些惨痛的史实,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回归之前,英国为了“庄严、体面撤退”,事前向中方提出,希望中国领导人在交接仪式的讲话中不要讲英国占领香港的历史。中方从实现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出发,做到了这点。因此,在中英两国举办的香港交接仪式上,尽管英国王子查尔斯在致词中炫耀英国管治香港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既感到自豪,也感到荣幸”。而江泽民的讲话中,则正面地讲述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没有提及当年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体现了泱泱大国的风度。

交接仪式结束,查尔斯王子一行退场。一个多小时之后,中国政府举办了香港特区成立庆典。江泽民在讲话中则明确指出,从秦代到清代,中国一直对香港实行管辖、行使主权。19世纪中叶,英国两次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从来没有忘记香港被侵占的国耻,也从来没有停止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江泽民的话,阐述了中国政府150多年来对那一段历史的一贯立场,为那一段历史做了很好的结论。

滂沱大雨中的撤离仪式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和我国举办的香港特区成立庆典都在室内举行,而英国人的撤离仪式却在室外举行,他们被大雨淋得很狼狈。

我国十分重视香港回归前后的天气情况,并以此作为中央领导专机赴港和两个庆典在室内举行的决策依据。回归庆典筹委会特别重视1997年6月30日和7月1日香港以及广州、深圳的天气预测情况,新华社香港分社更是收集了香港天文台过去12年每年6月30至7月1日的香港天气资料,发现每年的这两天都下雨,甚至有雷雨。因此,对江泽民和李鹏6月30日分别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和观礼团赴港,香港方面曾事先设计了几个方案。如果天气条件允许,最佳的方案是从北京直飞香港。天气预测情况,每天报告一两次,直到临近赴港,才最终决定中央领导的两架专机于6月30日下午从北京直飞香港。恰好那段时间没有雷雨和大雨,只有毛毛细雨,两架专机在5时20分和5时25分顺利抵港。中央领导和代表团成员在机场受到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增添了回归的喜庆气氛。

此前,根据香港过去12年的6月30日和7月1日都有下雨的记录,尤其是天文台预测当年6月30日和7月1日香港天气的报告,庆典筹委会提出香港交接仪式和特区成立庆典都在室内举行的意见。在中英联络小组的谈判中,英方为了“庄严、体面撤退”,提出和坚持香港交接仪式在露天的添马舰英军总部东侧广场举行的建议,后经我们坚决反对和多次解释才接受我方的意见。结果,香港交接仪式和我国自己举办的香港特区成立庆典,都在会展中心新翼的室内大会堂举行,不受雨天的影响,非常圆满和成功。而英方执意要在室外举办的两场告别仪式,却因遭受雨淋,“庄严”和“体面”大打折扣。

6月30日下午4时,雨中,香港总督彭定康在港督府草坪上举行港督离港告别仪式。彭定康的夫人和三个女儿从官邸走出来时已哭成泪人,镶有港督徽号的米字旗在风雨中降落,副官折叠后放在彭定康双手上。彭定康低着头黯然神伤,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流下来滴到手捧的米字旗上,衣服都淋湿了。随后,他与家人上了车,按惯例在草坪上绕一周后恋恋不舍地驶离港督府。香港报纸的文章说:连日的大雨,为我们洗雪了百年民族耻辱,英国人却在凄风苦雨中离别香港。

下午6时许,由英方举办的撤离香港告别仪式在添马舰英军总部东侧露天广场进行。在滂沱大雨中,彭定康陪查尔斯王子到场,首相布莱尔、外相郭伟邦、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政要出席。据香港媒体报道,彭定康因遭雨淋,那天换了三次衣服。出席这个告别仪式的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钟士元在回忆录《香港回归历程》中写道:大雨下个不停,宾客表现得特别狼狈。怡和洋行的大班亨利·凯瑟克就因天雨路滑,跌落渠边,折断了脚骨。很多宾客衣履尽湿,中途离场赶回去更换衣服,令告别仪式失色不少。

卓琳代表邓小平参加庆典

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代表邓小平到港出席回归庆典活动,香港同胞热情欢迎了他们一家,共同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世纪盛事,场面十分感人。

香港回归祖国前夕,香港同胞特别怀念邓小平。全国人大常委、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改写陆游《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香港回归祖国日,家祭无忘告邓公。回归前几天,香港同胞从报上公布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名单中,看到了邓小平夫人卓琳的名字,都非常高兴,表示由衷欢迎,认为中央很理解香港同胞的心愿。

在中英两国主持的香港交接仪式上,江泽民在致词中特别指出邓小平“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及其对实现香港回归祖国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7月1日上午10时,在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特区成立庆典仪式上,卓琳一家四人应邀出席。庆典仪式开始时,走上主席台的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特意走到主席台第二排,与卓琳握手致意。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致词中说:“在香港举步迈向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怀着无限敬意,追念尊敬的邓小平先生……”在如潮的掌声中,他脱离开讲稿,充满激情地说:“今天我们很高兴,卓琳女士也来了。我们向她表示敬意!”

现场回荡着热烈持久的掌声,卓琳站起身来向大家鞠躬敬礼,掌声又经久不息。

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在香港交接仪式上,中国的五星红旗升到顶端后舒展飘扬,而英国的国旗却是垂下来的。

据回归庆典筹委会副主任张浚生副社长和负责具体工作的同事说,因为交接仪式在会展中心新翼室内举行,筹委会的工作人员很细心,事前在彩排预演时就发现室内没有风,国旗飘不起来。于是想办法,在我们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的旗杆上面装了一个带马达的小风扇,国旗和区旗升上去就顺风飘了起来。而英国国旗和旧香港旗的旗杆上没有装这个小零件,旗就飘不起来。

难怪香港的记者调侃写道:中国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熠熠生辉,而英国的米字旗却垂头丧气,黯然失色。

(作者为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常委,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人事部副部长。)

编辑:曾珂

关键词: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庆典的几个细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