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武汉吹响新民营经济“集结号”

2017年06月28日 14:46 |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分享到: 

6月13日,武汉召开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会上表示,要努力把武汉打造成新民营经济集聚地。

今年1月,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要发展“新民营经济”。经调查研究,形成了发展新民营经济的基本共识、总体思路、政策举措。

新民营经济是什么?武汉为何要发展新民营经济?发展路径是什么?陈一新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问:新民营经济新在哪

八个方面有创新

陈一新认为,互联网时代催生新民营经济。与传统民营经济相比,新民营经济主要“新”在八个方面。

创业主体新——

不同于以往发端于家庭作坊、乡镇企业的农民,新民营经济的创业者以新“四军”为主,即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是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创新创业者。

产业领域新——

传统民营经济多集中于商贸物流、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商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新民营经济则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领域,更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尤其在网络经济、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涌现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

发展动力新——

传统民营经济起步门槛较低,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较弱。新民营经济则以创新为核心动力,走“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技术来源主要靠自主创新。

融资方式新——

不同于传统民营经济靠一分钱一分钱积攒的资本原始积累,新民营经济主要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采用风险投资、基金融资、债券融资、上市融资、众筹融资等新融资方式,融资渠道大大拓宽、融资效率明显提高。

集聚格局新——

传统民营经济起初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后聚集出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新民营经济则主要布局在各类专业型、科创型园区,包括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城、高新区等,呈现出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群、服务集中的发展格局。

商业模式新——

传统民营经济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市场+”,靠“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开拓市场,依托“厂家—代理商—专业市场—零售商—客户”的销售渠道。而新民营经济则主要是“互联网+”,衍生出电子商务、个性化定制、跨界融合、共享经济、智能营销、粉丝经济等层出不穷的新商业模式,极大地提升产供销效率。

市场需求新——

传统民营经济处于短缺经济时代,主要靠规模扩张和价格优势赢得市场。新民营经济则处于过剩经济时代,靠拼技术、拼创新、拼质量和差异化发展赢得竞争优势,能够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变化,并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治理结构新——

不同于传统民营企业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和家族式的企业治理结构,新民营经济更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少企业还通过行业整合、供给链整合、员工持股分享等新治理模式做大做强。

二问:为何要发展新民营经济

塑造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一直是武汉的短板。

数据显示,去年,武汉民营经济增加值仅占GDP的42.5%,不仅远低于杭州、深圳等城市水平,也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武汉百强民营企业中,有研发经费投入的仅60家;全市高科技民营企业共1900家,远低于深圳8000多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仅8家,而杭州则达50多家。“国有经济这条腿长,民营经济这条腿太短。”陈一新以此形容武汉经济结构现状。

他说,目前武汉老百姓收入水平还不高,与民营经济不发达有一定的关系。新民营经济具有更加鲜明的众筹经济、创富经济、共享经济的特征,它所创造的财富共享度更高、受益面更广,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武汉市民的收入水平。

从创新角度看,新民营经济创新动力更足,有利于武汉在科技产业变革中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跨越。

从捕捉市场能力看,新民营经济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能够敏锐捕捉商机,较快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展新民营经济,有利于武汉企业更有效率地“走出去”“引进来”,促进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断塑造新动能、扩大新供给、实现新发展。

此外,新民营经济自主性更强、灵活度更高、成长性更好,有助于武汉培育一批引领高新高效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

“新民营经济的内涵特征与武汉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高度契合。毫无疑问,武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但必须走新民营经济发展之路。”武汉市委领导思路清晰,目光长远。

三问:发展怎样的新民营经济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据介绍,武汉发展新民营经济的主攻方向,是以“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其中,重点要发展的新技术,包括光通信、5G、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智能感知、微纳制造等智造技术,分子靶向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文创新技术,量子科学、脑科学等前沿核心技术。

重点要发展的新产业,包括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下一代高铁等,力求在若干细分领域抢占制高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重点要发展的新业态,则包括数据备货、跨境智能配送等智慧物流,网络直播、数字音乐等泛娱乐业,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意设计,科研设备租赁、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等研发服务,智慧医疗、健康养老等中高端社会服务,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以及“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农业+文旅+新农村”等现代农业。

重点要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则包括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电商类、智慧城市类等平台经济,共享出行、共享空间、共享资金价值、共享医疗健康等共享经济等。

四问:武汉新民营经济如何发展

培育壮大新“四军”力量

发展新民营经济,关键在人,核心在企业家。

陈一新认为,发展新民营经济,根本目的是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实现创富惠民。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创业创新创富的大潮中来,不断激活新民营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其中,作为创业主体的新“四军”——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成为重点培育对象。

为此,武汉正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城市合伙人”计划等,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激励更多人才加入新民营经济发展队伍。

同时,专门制定了《关于突破性发展新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试行)》,从产业、科技、人才、投融资等政策方面,支持新民营经济发展,力争抓住“新经济最容易催生新生代企业家”的机遇,造就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其中,在产业政策上,支持建设新民营经济园区和创新街区,探索产业用地管理;改革奖励激励方式,坚持“亩产论英雄”,以税收贡献、创新投入、品质提升等为主要依据,奖励住房、落户、医疗、教育等指标分配权。

此外,围绕创新驱动,武汉还将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力争到2021年,全市实现“4个70%”,即70%研发机构建在民营企业、70%研发人员在民营企业、70%科研投入来源于民营企业、70%专利产生于民营企业。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营 经济 武汉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