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王嘉:为什么我不劝你买字画

2017年07月03日 16:33 | 来源:信息时报
分享到: 

当黄宾虹的黄山名作拍出3个多亿的时候,段子手们又在网上玩起套路,微信朋友圈出现题为《为什么不买黄宾虹的画?》的文章,打开一瞧只有两个字“没钱”。这类玩笑早已是老一套了,不值得点评。但了解字画的朋友都知道,字画行业在当前已经到了一个拐点。此前不景气的状态正在缓解,社会资金在其他某些领域经历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后,总要有一个新的去处。乱世黄金、盛世书画,这是古往今来屡试不爽的市场走势。参照这样的历史规律,字画市场不仅有新的曙光,也会有更为热辣的艳阳。


黄宾虹绝笔巨制《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黄宾虹的画从1元涨到3亿元,价格暴涨了3亿倍。

王嘉(批评家)


但是,字画市场的成熟绝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以珠宝市场的情形为例,尽管两者都不是日常生活里的刚需,但是珠宝市场成功地向消费者植入了“恒久远”、“永流传”的理念,以至于在人们表达“爱”的感情的时候,已经普遍认可并自动地把自己加入了珠宝消费者的群体中。字画市场呢?青年男女互换定情信物的时候,也许能想到珠宝,但很少会想到字画。亲戚朋友家有喜事,公司开张、乔迁新居、孩子升学等,在日常生活中凡是需要表达“爱”的情感的时候,字画都不是首选。这也给从事字画行业的经营者们一个重要的提醒,如果字画仅仅是拍卖行里的价位,而没有融入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中,没有成为人们表达“爱”的情感的必需品,那么,字画市场永远都还算不上成熟。

从字画的创作者而言,书画家们至今还浸泡在世俗的偏见之中。画家们的最大苦恼就是,身边的朋友非但没有自觉地成为买方,甚至还执着地相信“空手套白狼式”的白拿、白要才是对画家朋友的爱。笔者经历过最滑稽的一次是应约跟几个朋友吃饭,席间有一位某友带来的陌生人,听说笔者有这个雅爱,开口就白要,叽叽喳喳,没完没了。一顿饭还没完,已经在名义上欠了他5件字画。从他的立场上并不觉得有什么,反而认为这是“瞧得起你”,是想跟你交朋友。书画市场之所以兴旺不起来,很大程度也来自于这种世俗偏见。

也有朋友出于真爱,对画家们慷慨解囊。或者是参与书画市场的交易环节。但在书画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今天,买家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貔貅式”的消费,买进容易,卖出难。就像有朋友说的,你花多少钱买到谁的作品算什么,有本事你用更高的价钱卖出去试试?尽管靠收藏字画发家致富的例子很多,但是撇开以此为职业的经营者们,单论普通的消费者,想把自家客厅卧室的字画作品换一换,有没有什么渠道?基本没有。除了换下来放进杂物室或阁楼,拿出去进行二次交易的概率很低,在二次交易中保值或增值的概率更低。像黄宾虹的黄山那件从60多年前的1元钱到今天的3个亿,那种高端极品的例子在千家万户的大众消费中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普通画家的普通作品在普通人家的手上进行二手转卖,据说比卖二手车的难度还要大。这就造成如果非名家名作,一旦买入就有可能是接力棒的最后一棒,除非贱卖。

当然,跟前些年的房地产市场相比,黄宾虹的3个亿也相当于“地王价”。就像有朋友私聊的那样,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在书画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世俗偏见还很顽固的情况下,笔者倒是替书画家们捏把汗,人人皆知肉味美,书画家们该怎样应对各种无厘头的人情债、画债呢?说白了,就是面子在作怪。消费者以“白要”为荣,无外乎逢人炫耀自己的面子大。书画家不好意思不给,无外乎面子抹不过去,好像不给就是不讲交情。其实你也不想想,如果卖珠宝的、卖房子的、开饭店的、开商场的,都像你这样为了面子……持有陋见的消费者们,如果你们真爱艺术,就一个字,买。从买身边的书画家朋友的作品开始,到买身边的朋友家的藏品,把买坚持到底。


编辑:杨岚

关键词:字画 黄宾虹的黄山名作 书画市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