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成就展背后的故事

2017年07月04日 16:50 | 作者:杨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3日电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顿时沸腾,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人们饱含深情的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瞬间,是永载世界史册的瞬间。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成就展的“一国两制”展区里,环型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大典》的盛况,一幕幕场景把观众拉回了二十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展厅内40余件(套)展品、40多段视频及230多张照片,无不细说着香港回归二十年来所走过的辉煌历程,无不书写着祖国与香港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写照。



方寸之间 显示主权

在一系列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而发行的纪念品中,一套香港邮政发行的“香港九七回归纪念邮票”上“中国香港”的字样提醒着人们,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四个字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纪念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和中国香港特区的成立,中央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发行一套纪念邮品。这是在香港特区成立当天要做的一件大事,但在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后,同日香港特区政府才算正式成立,在这之前中央政府只能代表特区未来的利益进行邮票设计、印刷和发行等所有准备工作。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1996年的7月到8月间就此召开三次会议,过程十分艰难的达成了共识。

在设计之初,中英双方共同决定,由中方负责中央政府代替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品的设计,英方负责印制和提前在香港发行发售。但在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磋商过程当中遇到一个严重的争议点。

作为中方代表,国务院港澳办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提出,邮票票面的中英文字样应该采用“中国香港”,而不是港英时期的“香港HK”,他强调一定要加上“中国”两个字,毕竟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必须要体现国家主权。英方则坚持认为要用原来的字样,理由是要尊重港人的习惯,选择中性的表述。

在双方都坚持己见之时,陈佐洱提出:“虽然之前香港发行的邮票票面上没有英国国名,但是每一张港英时期发行的邮票上都有英女王的头像和王冠,这也体现英国的管治,可见港英时期的邮票也并不是中性的。”他还强调,邮票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名片,纵观世界各国邮票发展历史,任何一枚邮票上面都明确地标注国名,以体现主权。所以香港回归以后标明“中国香港”是天经地义的。

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将来香港特区可以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陈佐洱指出,邮票上标“中国香港”,既能够体现中国的国家主权,又体现“一国两制”的国策特色。这些理由充分且有理有据,中英双方就此事进行的第三轮谈判时,最终英方接受了中方意见。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香港回归

更多

更多